注册
凤凰文化 > 活动

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摄影组初评在京举行


来源:凤凰网文化

人参与 评论

初评评委合影 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初评评选在798艺术区雅昌艺术中心举行,同期进行的是以“2013,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为主题的年度摄影艺术

初评评委合影

2014年3月5日,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年度摄影艺术家初评评选在798艺术区雅昌艺术中心举行,同期进行的是以“2013,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为主题的年度摄影艺术微论坛。

本年度摄影组初评组长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小彦担任,并邀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蔡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著名纪实摄影家晋永权;《中国摄影》杂志副主编李波;独立策展人李媚;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刘立宏;三影堂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南方都市报》图片编辑部主任张小文;深圳真实视觉文化传播公司文化事业总监、策展人曾翰担任初评评委,对2013年度表现活跃的摄影艺术家进行评选,最终投票评选出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摄影组五名入围艺术家。

首先,杨小彦就本次微论坛主题“2013,个人影像的可能性是什么”提出看法谈到:这次的主题想法来源于2004年的“人本中国”展览,当年的这个展览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是原来纪实摄影恰当的终结。因为影像需要深度发展,包括新的观念和完全不同观看的态度和方式。

论坛中,李媚就去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进行总结梳理后得出一个结果:“我觉得一直以来困惑摄影家和艺术家的这种身份,应该从去年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开始终结了。应该没有这种界限的区别,实际上提出的纯影像或者是个人表达这一部分,已经跟整个的视觉艺术领域完全融合在一起。之所以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界别的区分,确实跟摄影在整个中国在1949年以后发展历史进程是有关系的。

顾铮认为“个人影像的可能性”不仅仅是2013年的问题。“六十年代萨考夫斯基提出美国摄影需要转型也是如此,我们的宏大叙事之下一种摄影的观到摄影转向“阿巴斯”式的个体观看,这是一个必然的转向。在一种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进程当中,即使是个体代表一种宏大叙事的价值观去呈现,但是个人本身是有局限的,社会的发展必然是阶层的分化、群体逐渐的分化、复杂化,一个人不太可能去普世价值观或普世立场代替所有的人去看。只能是越来越分众化,像营销一样分众化,特定的阶层里出现的一些可以为他们进行一种观看和表达的可能性只能是越来越丰富,而不是越来越大一统。”

晋永权认为当代影像不管是个人影像还是什么影像,刚好和旧式的共产主义影像互为镜像,今天有没有可能摆脱旧式的影像创造一个所谓的个人影像,他认为很可能生活在旧时共产主义影像的规训之下,就像有一句话“文革还没有结束”。

荣荣就三影堂艺术中心最近的一个项目——《三影堂实验影像开放展》谈到,“我们要求是在10至20天里大家来展出和参与他们新作品,有部分艺术家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法做。这种一种不确定的因素,你都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情,中国的时代就像雾霾的‘突袭’。个人影像表达现在是潜伏着很大的力量。对于年轻人来说,基本上他们的作品分不清楚,他们的水平越来越难挑选。”

张小文作为资深新闻摄影界图片编辑,首先从他的经验主义角度出发认为个人形象是大势所趋。他提出一个确定性的问题,原来新闻摄影为什么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因为新闻摄影有某种不可替代的确定性,今天媒体如此丰富,自拍成为一个潮流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正在消失,新闻摄影家们在寻找转型当中走向一种可能的个人化的选择,要重新寻找摄影的不可替代的确定性。

去年李波在媒体工作最大的感觉是个人影像、个人感受的钝化。“尤其是新媒体出现以后,个人感受的钝化特别明显,以前以为像陈喆这样的影像很尖锐的,曾经刺痛我们对的影像对我们来说已经有一种钝化的感觉。另外一个就是是新的媒体都在秀自己个人生活,每个人都在展现自己个人的东西,微信、微博大量的影像,只要愿意找这种影像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眼睛里边。”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下,个人深入观察的可能性在哪儿?如果有可能,要刺破坏这种屏障才有一点点可能。

曾翰从他所熟悉的艺术家李朗和王宁德通过两位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创作经历,谈个人影像的可能性与独立性。并且提出个人摄影并不等于私摄影,这是两个概念。杨小彦认为, “曾翰之所以把王宁德提出来,我个人的理解不是王宁德是最代表个人影像,而是王宁德的观点具有一种直帅的尖锐性,用一种尽可能彻底的方式提出疑问,今天不能完全确定所谓个人影像和个人观看的时候那种坚定的个人怀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开始,至少可以给我们可能性的思考。荣荣提出的不确定性也包含这么一个看法,包括李波的观点,所以曾翰的观点非常有意思,才引起了荣荣的回应,摄影个体的位置,什么是摄影。曾翰以一种忧虑的态度,他的忧虑表明他是有深入思考的人,今天在媒体泛滥的情况下自拍、自媒体非常泛滥的情况下,空间在泛滥的情况下,个人性是什么? 比如为什么认为拼音文字是视觉化的?定义冷媒介和热媒介的东西,他说照片是热媒介,热媒介是介入性少的媒介,信息量介入少的媒介。”

蔡萌把讨论的方向引向另外一个方向,他指向是一个磨合的问题。不管如何讨论这个概念,艺术和手艺不能割裂,艺术和一种平静心态常年的个人实践不能割裂,至少这点出了中国今天非常危言耸听的时代,每个人都急剧想出头冒出来有关系。当我们不断讨论概念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技术性的问题是存在的,甚至很可能会成为阻碍我们表达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

传统内容在数码、数字背景下更有个人影像的可能性,刘立宏认为第一传统要坚持;第二传统有个人影像的可能性,个人影像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语言方式。

关于AAC

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旨在对每个年度艺术家、艺术事件及艺术市场等进行年度性总结与评选。以学术建设为核心,由专业领域的评委及艺术爱好者共同参与,是艺术界推广中国优秀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重要平台。该活动的愿景为打造“华人艺术界至高奖项”。

AAC艺术中国按照媒体传播和学术评定标准,以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记录中国艺术界进步与发展的脚印,已成为文化艺术行业最具权威性的品牌。开展AAC艺术中国活动,有利于国内外艺术欣赏及消费人群理解中国主流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国际艺术市场和学术界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状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AAC 艺术家 摄影组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