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干:莫言是反文化失败的作家

2012年10月11日 12:06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王干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感觉救不了作家

感觉在近几年内受到了新潮作家们的极度推崇,一些人也开始依仗自己的感觉大胆炮制作品,确乎也产生了一些新鲜、奇异的小说。祟尚感觉是对几十年来文学创作中理性硬化思维的反动,它在不同程度开启了创作者们原先闭锁的情感经验,激活了他们的灵性和悟性。但不少人以为有了感觉便有了一切,就可以纵横天地、驰骋文坛了,在这种反理性的创作方法的背后骚动着的实是一股对文化的轻蔑和嘲讽。人类的理性经验主要依据文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它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抑制人们的感性发展,但文学创作如果真正脱离了理性经验之外,否认理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特有的意义和作用,最终会丧失这项精神劳动所特有的价值。莫言便是泛滥在感觉之中的牺牲品。

在新时期小说作家之中,莫言并不是靠一篇处女作成名登上文坛显赫起来的,他与王蒙、张承志等作家算是经得起折腾的。他那种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想象能力超出了一般的作家,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操作充分显示了他那特有的艺术天赋和感觉禀性,但这并不能保证一个作家的旺盛的生命力。事实上,由于对感觉的依赖和对文化的蔑视,莫言已被折腾得近乎气息奄奄,丧失了原有的灵性和神气,文笔也开始变形。

其实,在《红高粱》之后这种感觉疲软症便已经开始出现,他在那个时候就应该注意养气健神,以保持充沛的情感和饱满的状态进行新的创作。但他敌不住舆论界和出版界的怂恿、诱惑、逼迫,接二连三地稀释他的“红高梁”,使原先醇浓的高粱酒化为寡淡的清水。这种感觉的放纵和随意性的泛滥使莫言抑制不住已经上升的虚火,为了掩饰内在的苍白和空虚,他刻意于题材这些外在因素。莫言曾因题材的转移获取成功。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到《爆炸》,莫言几乎全是以感觉的灵敏和奇异来映射当代生活的印象,但平和的现实生活,似乎满足不了莫言灵魂里所潜藏的野性精神。于是他找到了那片勃发着生命热能的高粱地,富有传奇色彩富有历史生命感的余占鳌的故事成为莫言奇异感觉纵横驰骋张扬个性的自由天地。《红高粱》的成功,本是一次对光靠感觉写小说的反击。因为莫言那感觉如何奇异新怪,也必须寻找一个使之自由发展的故事框架,灵性和历史在互相唤醒互相激活。而当时的舆论则普遍地将它归结于感觉的作用。因此当莫言在《红高粱》系列出现危机时,以为简单地改换一个故事背景和情节框架便可以重新滋生出那一灵性、那一精神。

莫言所出现的灵性衰竭、感觉虚泛,本源于内在的苍白和空虚,这种软弱和虚泛是脱离了理性文化之柱产生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离开了理性的支撑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而一个作家反抗理性进行纯粹感性写作可能获取一次性的成功,这种成功也由于以前积累的理性的文化已转化感性的表象所以显得有力度有意义,当他丧失了这种转化的可能时,感觉就会显得非常稚气非常琐碎,非常非文学。精神病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艺术家,就在于缺少理性的制约而不是良好的艺术感觉。莫言创作中所出现的内在空虚,本应靠自身的调节来养浩然之气,重新调整好内在情感结构方式,克服倾斜使之平衡,依靠外在的力量来滋补反而会导致更大的倾斜和更大的亏空。而莫言选择的正是阴差阳错的外补方式,因而导致了近期小说的苍促和疲软。如果说《欢乐》由于调动了作家少年时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记忆还保存他感觉的基本外形外,到《天堂蒜苔之歌》里莫言便彻底露馅了。且不论三十几天的时间是否适合于一部长篇的写作,也不论莫言在下坡时写作这部小说。即令早两年莫言写作这部小说也不会超过其他作家,概括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政治事件来组织小说非但不是莫言感应世界的方式,也不是正常小说所应有的态度。莫言也许是太过于信赖于自我的感觉,其结果便是外在的社会性,新闻性非但弥补不了内在精气的虚弱,更加重他情感和感觉的疲软。

为了掩饰内在的灵性感觉的纯化,莫言借用各种脱离本体之外的因素来组合拼凑他的小说,在语言上耍弄种种花招,使原先饱满的小说语言发生质变,丧失了小说特有的语言形态。一是随心所欲莫名其,妙的词语堆砌与重叠,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乏惊世之语和幽默之趣,但因通篇的虚泛与空洞显得做作而有修辞之匠气。二是用大量的议论和自白来消解叙述,改变了小说叙述的基本语体特征。即令将中篇小说《猫事荟萃》那些占篇幅一半的议论和说明删掉,它也不能构成一个短篇,它在本质上已经彻底违背了小说的文体规范。议论作为一种语言思维形态是反小说的,议论大量出现小说中,是作家丧失自信之后的表现,他已经不是在叙述世界,而是在宣谕世界解构世界,这恰恰是理性主义者的做法,不论宣谕的是理性还是反理性。 《猫事荟萃》实际上是用杂文笔法写成的小品,这种语言样式和结构形态在现代作家的散文作品里极为常见。也许把《猫事荟萃》列入当代散文的行列之中毫不逊色,但莫言把它误认作小说操作时,可见其感觉的麻木和语言的失态。

莫言的舛误终究有价值,就是:良好的艺术感觉是大作家的必备条件,但仅有良好的感觉成不了优秀作家。这是极其简单的常识,可面对中国文学的现状,我们不得不从这些A、B、C谈起。希望作家们在卖弄感觉时莫要重蹈盲人摸象之辙。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莫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