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70年代恢复高考 百万青年绞尽脑汁找书迎考掀热潮

2011年08月08日 11:28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吴琼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工人赶印如赶考

1977年秋冬之际,不仅仅是准备参加高考的考生们在紧张复习迎考,作为出版社编辑的徐福生和他的同事们,还有印刷厂的工人师傅们也在赶考,他们要赶在高考之前推出《数理化自学丛书》,哪怕是抢先发行其中的一册或两册。

由于高考临近,时间仓促,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再版发行这套丛书也是困难重重,因为遭到两次批判的丛书纸型已被全部烧毁了。

纸型,指的是印刷用的浇铸铅版的模型。没有纸型,意味着印刷厂必须重新检字排版,而这往往是印刷过程中最繁重的环节。如今在中华印刷厂的厂史陈列室,还能见到早已被淘汰的“热排”设备,当年印刷厂的老师傅们就是用这种老式的设备赶印自学丛书的。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重印一套像《数理化自学丛书》这样的科技类书籍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这对当年就要参加高考的考生们来说,就太晚了。当出版社把书稿发到印刷厂,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突击赶排。工人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三班人马6部机器24小时日夜运转,没有休息日。那年头,谁家没有知青呀!工人们觉得,能为出版这本书出点力是很光荣的事,所以个个很起劲的。

最终,在印刷厂全体员工的日夜奋战下,《数理化自学丛书》的《代数1》终于赶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的一个月面市了。当正在复习迎考的77级考生在上海的新华书店排队买到这本书的时候,他们喜出望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随后,1978年,《数理化自学丛书》17本得以整套再版发行。相较77级考生而言,78级、79级考生们因为有了这套丛书,对高考又平添了几分自信。

《数理化自学丛书》再版后,编辑徐福生不断收到来自黑龙江、湖北、河南、广西等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希望能帮助他们买到这套丛书,其中有农村的、小县城里的待业青年。一个在河南荥阳监狱里的青年也向徐福生写信求助,这让徐福生感触颇深。想念书,这可是好事,可当时编辑自己手里也没书,徐福生为了满足这位青年的要求,就把手边的一套样书送给了他。他感慨地说:“如果送套书能够激励一个人,也算是我们做编辑的一个责任吧。”

由于这套丛书实在太热门,当时在上海已经供不应求,许多人在新华书店门口通宵排队,往往是书刚一上架转眼就被抢购一空。一时间洛阳纸贵,新华书店门口甚至出现了“黄牛”倒买倒卖的现象。

成考生必备法宝

1978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成绩公布了,在4000多名当地参加高考的知青中,名列前茅的4个人成绩都超过了400分,他们都是上海知青。其中的高考状元王东风和排名第四的万曼影是一对恋人,如今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夫妻教授。

当年只有初中文化学历的王东风和万曼影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的消息,在安徽当地炸开了锅,人们将功劳归结于一套上海出版的高考复习宝典———《数理化自学丛书》。

同样关心恢复高考这件大事的还有如今是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的焦扬。上世纪70年代她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在山东农村务农,后来被抽调到山东省知识青年办公室做了知青小报的编辑。当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焦扬的心情五味陈杂:“高兴有之,兴奋有之,但是也有恐慌和不安,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

当时和焦扬有同样心情的是整整一代人。“文革”十年,他们的学业被中断了,他们离开课堂时间太久了,现在要考大学,怎么复习,复习材料呢?这对于今天的高考生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历史就是这样。一群原本在田间劳作,在工厂做工的青年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连中学都没有好好上过,如今突然有机会考大学了,心里当然会发慌。也就在这个时候,焦扬听朋友说上海有一套特别好的书叫《数理化自学丛书》,对复习迎考很有帮助,“不需要老师,你只要自己看,认真地看,认真地做完它所有的习题你就可以参加高考。”这下把焦扬他们的心思都说活了,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立即托亲戚,托朋友四处去寻觅。

不久,远在山东插队的焦扬和在安徽的万曼影都托朋友买到了这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不过,收到丛书之后,两个人不是兴奋,而是都懵了———“一捆书,一看昏了。”

焦扬开始一本一本啃,一道题一道题做。虽然没有老师讲解,但只要按照书中的步骤,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焦扬说,“好像有一个老师带着你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步入知识的殿堂,一直深入到它核心灵魂所在的地方,帮我们打开一扇窗、一扇门,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接触知识、接触真理。”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恢复高考 迎考 年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