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揭秘张艺谋拍电影幕后:对细节要求达到“病态”

2012年03月17日 10: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王斌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拍摄《活着》的年代是个有梦的年代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代人已然到了怀念往昔的时候了?时过境迁的情景与岁月之流,总会在某一个寂静的夜晚或弥漫着淡淡薄雾的清晨悄然地来到的身边,敲开我的记忆之门,登堂入室地与我开始了倾心交谈。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案前,眺望着窗外的景致,浮想联翩,思绪又总是这么的绵延而悠长,它越过了现实的浮华与喧嚣,让我重返了那个如诗如歌的年代,虽然那时路途艰苦,举步难艰,但我们还是怀抱着理想的热情——那是一个有梦的年代,一个对艺术有追求有信念的年代。

它真的消逝了吗?有时我会扪心自问。几天前清晨出门,迎头遇上北京飘起的丝丝小雪,阴沉沉的天空中,奇迹般地见到了像蝴蝶一般漫天飞舞的小雪花。我惊喜地打量着它们,它弥漫了我的身畔,在这样一个早春的时节居然迎来了小雪,那真是一份欣喜,就像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一个神品,于是我匆匆记下了几句感想:喜雪,不仅仅是因了它的美,更是因了它的洁。

我常会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冰天雪地里拍摄《活着》的情景,我们裹着厚厚的棉大衣和棉裤,人人脚踏一双军用羊毛皮靴,那冷凛的风吹得人脸上生疼,我远远地见到艺谋那张严峻的面孔,还有他那炯然有神的犀利的目光。那时我们的电影进入最后的尾声了,电影《活着》开场不久的战争戏其实是我们最后的拍摄。

那些日子我东跑西颠地帮着艺谋安排群众演员,并向剧组有关人员传达他的指令。那几天一个人数庞大的部队在配合我们战争戏的拍摄,艺谋在通过高音喇叭安排大家的戏份。我们在寒风中冻得直哆嗦,而他则坐在一个露天的高台上完全没有一丝寒冷的意思,只有全神贯注的聚精会神,聚焦的目光扫视着大场面现场的每一个细节。那场戏亦是他从影以来制作场面最大的,《活着》将要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浓缩一个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史,或曰是一部平民史诗的电影。

那时我还身负副导演的职责,那也是我第一次涉入一部电影的诞生过程。那时的我已然主动放弃了体制内的工作,于今想来那无疑是一个人生的历险。当时我幼稚地以为仅凭着我的那点可怜的稿酬就能让我足以笑傲江湖了,我成了一个彻底的无业游民,如果没有再度遇见艺谋,我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如果我还是按照我幼稚的人生之安排继续打拼,我的命运将会如何被改写?我不知道,命运从来不可能回头再来,它沿着一条既定的轨迹,“强词夺理”地走上了一条它所规定的路线,我无法违逆。

为了那个美好的回忆,那个进入了本世纪后更显弥足珍贵的回忆,我找出了我过去的日记——一部记录《活着》拍摄过程的笔记,匆匆地扫了一眼,于是我相信了,虽然它仅仅是对过去一部电影诞生的记实文本,但于今它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当时我匆匆写下的笔记中,意外地记录下了以张艺谋为首的一批电影人追求艺术与梦想的工作与生活,而在进入了21世纪后,在当代电影踏上了硝烟弥漫的商战之后,这种梦、这种艺术的情怀已然少见了,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太多的乌烟瘴气和价值的迷乱。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周村大街 活着 命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