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董必武:同现存的不合理做斗争是知识分子天职

2011年06月09日 08:58
来源:新京报 作者:朱柳笛 孔璞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董必武还坚持普及农民运动,在他和中共湖北省委的努力下,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与湖南相互呼应,并称为“两湖农民运动”,人称“南陈北李,两湖毛董”。

在后来评价自己这一时期的活动时,董必武曾说:“我有点火作用,潭秋把火搞大。”

半块毛毯

铁骨硬汉,反蒋抗汪

“和他相处较久的党人,都知道董必武是个硬汉子,凡是谈到同当时反革命妥协的话,决不敢同他商量。”早期与董必武共事的人这样评价。

在董良羽看来,父亲有一副“温和长者”的面孔,实则内心倔强,脾气并不好,一旦坚持,便没有人能动摇。

1926年,董必武创办《汉口民国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机关报,可担负实际工作的是共产党员,大篇幅报道农民运动。

当时在该报工作的沈雁冰回忆,他有一次到中共中央机关去,陈独秀跟他说,要改变一些办报的方针,少登一些工农运动的消息,以适应国民党。沈雁冰回来跟董必武说,董必武嗤之以鼻,恼怒地说:“不理他,我们办我们的。”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董必武登报辞去湖北省政府常务委员等职务,以此表示抗议:“日来工会之被蹂躏者,时有所闻,农民之被屠杀者,无地蔑有,听之不忍,救之不能,既不能奉行钧府法令,复无以慰地方人民,再四思维,惟有辞职。”

此时,董必武的家乡黄安,已经到处张贴着捉拿他的告示,以一万五千元悬赏他的人头。

蒋介石也曾想收买过董必武。

1927年1月,蒋介石在武汉时派人看望董必武。来人带着蒋的信件、照片、衣服和钱看望他,董必武看完信,将送来的中山装和现金退给对方,来人求他务必收下钱物,自己好交差,董必武说,“你回去告诉蒋司令,只要革命,我就拥护,不在乎个人得失和名利地位。”

一贯反对董必武献身革命的同乡友人蔡寄鸥曾这样写道:“(董必武)地位较高,但是每月薪俸不过三四十元的光景。他虽然是五十多岁的人,但每天奔走忙,写作忙,没有一刻休息的时候。”

这样的状态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敢说、直言不讳的董必武还曾在庐山会议上说:“我思想觉悟低,没有看出彭德怀同志反党。”

【人物志】

董必武

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生于1886年,卒于1975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0年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作为武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他挑剔那个时代,对当时社会制度存在的一切弊病不容忍,哪怕放弃功名,也要投身革命。

他自觉地革命着,在众多“主义”中,他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共一大上,他参与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决议。

追忆录

“酱鸭捎给我 父亲很自责”

母亲嫁给父亲时,父亲已经快50岁了,很多人叫他“董老”,父亲比母亲大了整整25岁,这种恰似两代人的婚姻格式,总会有人提出很多疑问,我也曾经怀疑父母的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美满。可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的种种质疑逐渐消解,父亲和母亲是相爱的。

父亲担任政务院副总理时,有两位油画家先后各画了一幅父亲的半身像,两幅画都放在他们的卧室。一天我和妈妈正比较哪个更像父亲,当我还沉浸在画像的享受中时,忽然发现母亲已不在我身边,我回头一看,父亲正在亲吻妈妈的脸颊,妈妈微笑着,一切那么自然温馨。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父母间这种温情的画面。

1968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妈妈在地毯上展开被单棉絮,预备做被褥过冬。我在一旁帮忙。那是一床大红底散着黄花的被面,很有喜气,我和妈妈一边穿针引线,一边闲聊,看到父亲走进房间,我问他被面好不好看,父亲说:“妈妈说好看就好看。”我告诉他,这是母亲为了他们的银婚纪念日做的,父亲听完哈哈地笑。

父亲对我的教导一直非常严厉。我常跟人说,我很怕父亲,觉得他可畏多过可敬。

父亲很少关心我的生活,但很重视我的学业,我小时候就让我背《正气歌》、《千字文》、《出师表》,只要他工作之余有时间,肯定强制性的给我布置课业,不完成不准睡觉。直到我24岁那年,父亲说了唯一一句关心我生活的话:“你已经24岁了,可以谈恋爱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正赶上困难时期,大家都缺粮少肉。宋庆龄送给父亲一只酱鸭,他没舍得吃托人送给我,但后来他十分后悔,他说觉得心里很不安,别人吃不饱,我在那里吃酱鸭,影响不好。

父亲晚年的时候,做的实际工作越来越少,但他对自己不放松,开始做一些别人不重视、不关注的工作,比如植树、沼气,我知道他不愿停歇。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董必武 1927年 1975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