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晚年数度轻微中风,加上年事已高,不适宜出国旅行,因此殷切期盼在清大教书的大女儿钱易能来台探望。但台湾方面对何时开放大陆亲属来台探亲奔丧迟迟没有下文,1987年底先有梁实秋之丧,长女梁文茜不得其门而入的遗憾,钱穆看在眼里,一方面他清楚自己的健康日益恶化,却更怕流言伤人,夫妻俩既伤心又无奈。
所幸梁实秋之丧和钱穆之愿获得广大民众同情,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台湾政府火速于1988年11月公布"大陆同胞来台探亲奔丧办法",以解民怨。办法公布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进行学术访问的钱易,当月即申请赴台,成为两岸分隔四十年来第一位赴台探亲的大陆人士。
能和女儿在外双溪共聚天伦,让钱穆激动而欣慰,只是当年迈的钱穆听到女儿细数家乡景色的变迁,黯然地说,"此生恐怕是回不去了"。
钱穆曾说希望女儿来台是趟单纯安静的旅程,民进党立委却在钱家一偿难得的天伦之乐时揭发,钱易来台申请时掩饰具有共产党员等官方身分,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刻处理;还以钱易在国立大学教书为由,检举她参加台湾方面定义的叛乱组织。陈水扁更具状控告钱易曾是共青团员,引发轩然大波。
虽然钱穆父女都说以平常心看待这些不实在的说法,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素书楼风波连连,还有人要告钱穆"知匪不报",连串风波让钱家不得安宁。虽然台湾高检署在88年底即对各相关控告处以不起诉处分,但钱易只能在临讯后黯然离开台湾,希望争议到此为止;垂垂老矣的钱穆哀伤地说,"这些人已经完全拋弃了中国文化传统,不承认父女间的亲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儿为何会从这么远的地方来看望父亲"。
钱易的妥协并未如愿替父亲带来平静,民进党又盯上钱穆的素书楼。这栋建筑原是老蒋礼贤下士,协调用地供钱穆长期居住的住所,时空变迁,产权由阳明山管理局转移到台北市政府。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质疑,钱穆住所是台北市政府财产,却无租赁契约,又没有优遇条例可供适用,形同被占用。
民进党人士纷纷要求高龄九十五的钱穆限期搬家,时任立法委员的陈水扁也在立法院提出质询,要求市府尽速收回公产,他并以"侵占市产"为名,点名批判钱穆,给国民党政府与钱穆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与羞辱。民进党对于收回素书楼之后,可笑又可悲的主张之一是,改设钱穆纪念馆。
当初素书楼兴建蓝图是钱穆夫人胡美琦所绘,建筑费也非台北市政府负担,风波之初,双方一度补订约住到1992年为止,未料仍遭到如此对待。将近一年的时间,钱家因房产问题不得宁静,因坚信"学术自有公论,人格不容污蔑",终于在不愿被民进党羞辱的愤慨中,于1989年8月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愿迁出素书楼远离是非,毅然离开这块伤心地。
1990年5月,这位已全盲的国学大师黯然迁出居住数十年的素书楼,改在台北杭州南路辟屋居住,将素书楼内不少藏书捐赠给各学术单位。钱穆离去时幽然地说了一句,"活的不许住,还没死就要作纪念馆"。
眼疾缠身的钱穆,搬家时已不太能出门,也不太肯多讲话进食,记忆力明显减退,仅希望子女能在他生前来台一聚。但天不从人愿,终于在度过九十六岁的寿诞后,也就是迁出素书楼才3个多月,1990年8月30日,一代国学大师钱穆逝世于杭州南路新寓所。虽然钱穆生前多次拒绝返回故乡探亲与讲学,夫人胡美琦宣布,将完成钱穆的遗愿,让大师骨灰回到江苏无锡老家安葬。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