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治事件,简单地说,就是财政总长罗文干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遭逮捕。实际上,事件背景很复杂。
胡适在《努力周报》创刊时特别写了一首《努力歌》:"天下无不可为的事/直到你和我--自命为好人的--/也都说'不可为',/那才真是'不可为了'。"在这里,胡适第一次用了"好人"这个词。这个时候,他正怀有要建立"好人政府"的理想,意即政府要由一帮"好人"组成,并且经过这些"好人"的奋斗而出现"好政府"。两个月以后,他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就叫"好政府主义"。之后,他应邀为"双十节"写了一首诗,名为《双十节的鬼歌》,诗中有这样一句:"起一个新革命,造一个好政府。"
为了这个"好人政府",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写成一篇《我们的主张》。这实则一篇呼吁政治改革的宣言,引起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蔡元培、罗文干、梁漱溟、陶行知、王宠惠、李大钊、汤尔和等人的积极支持,并重新定名为《我们的政治主张》,主张:政治改革的目标是确立"好政府";政治改革的唯一下手工夫是号召"好人"们出来干政治,组织政党。
很明显,胡适的"好人"组成"好政府",从而建立"好人政府"的想法太幼稚太天真。但是,有意思的是,胡适的"好人政府"的理想真的实现了。就在徐志摩由英启程回国的时候,"好人政府"成立了!"好人"王宠惠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出任国务总理,组织内阁;"好人"罗文干任财政总长;"好人"汤尔和任教育总长。为此,胡适着实兴奋了一下。
为什么说"一下"呢,因为这个"政府"太短命,只维持了几个月而已。新内阁的后台是吴佩孚,而国会的后台是曹锟。新内阁的成立,自然是针对国会的,因此两方不可能没有矛盾而和平相处。因在经费分配和借款等问题上,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原本就潜在的矛盾完全公开了,最后导致决裂。由参议院院长吴景濂、副议长张伯烈等一手策划,人为制造了罗文干"卖国纳贿"丑闻,在取得总统黎元洪的手令后,将其逮捕。但因证据不足,罗不久被释放。但是,教育总长彭允彝为讨好吴、张,在国会会议上又提议,将"罗案"交由法院处理。就这样,罗文干重新被捕。
罗文干的被捕,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特别是罗任教的北大。作为北大校长、罗文干的密友,蔡元培更公开断言这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同时,他称他坚信罗文干的操守。为斥责这种卑劣行为,也为声援罗文干,蔡元培提出辞呈,并发表声明表示对北洋政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随即离京。接着,北京学联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惩办"罗案"制造者,释放罗文干。
不用说,在这次政治事件中,胡适肯定是站在罗文干这一边的。他在1922年11月9日的日记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今天突起一大政潮,颇骇人听闻",并且在日记里粘贴了两份刊登着这则事件的报纸,一份是《北京晚报》,一份是《京津晚报》。随后,在次年1月份他主编的《努力周报》上,连续编发了几篇倾向性很明显的政论。他自己在文章中直言不讳道:"彭允彝是不能不去的,这一个无耻政客本不值得教育界全体的攻击……彭允彝代表'无耻'。""代表无耻"这句话,成为胡适的"名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