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正在消失的老广州
沙面:英法经营的西洋租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愤怒的广州人为阻止洋人入城,火烧洋商聚居的十三行。十三行除一幢房子幸存外,全部化为灰烬。据说有些洋行里的珠宝被引燃,火光奇特,引得市民争相围观,有人还感叹一辈子没见过烧珠宝。有的洋行里的金银被烧化流入污水渠,被捞出来时都是水渠形状。
这次战争清军战败,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开始寻找一块新的根据地,最后相中了沙面。沙面位于广州珠江岔口的白鹅潭旁,只有0.3平方公里,原本是一片沙洲。因为是“国中之国”的租界,英国人哈里·帕克斯主导的沙面建设一开始就体现出了租界心态。首先沙面是三江汇集地,只有部分与陆地相连,利于军事防御;其次是视野好,军舰来去无阻,以后到了非常时刻跑路也方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外国商人千里来华追求的是金钱,沙面靠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西关商人群体,方便贸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沙面岛的航拍照片
为了实现这个思路,帕克斯指挥清政府以沙土充填原有的泥泞地面,用花岗石在沙面周围筑起高出水面5至6英尺的堤围(沙基),又开挖了一条小河把沙面与陆地隔开,使沙面成为一个椭圆形小岛。整个租界的建设英法两国各领受五分之四和五分之一的义务与权益,工程款从清政府的战争赔款中支付,共325000美元。
英法打通规划,按照西方式的网格式街区设计,将沙面规划成大小不等的12个区,用英文字母编写了门牌,所有的建筑围绕街区而建,主干道修有街心花园,南边还有临江公园,绿化面积很大,“形成沙面与外界的天然屏障,为沙面营造一个幽静的生活空间”。另外消防、电报、发电、供水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可以不依赖于广州内陆而独立运行。
1861年9月3日,清政府与英、法签订《沙面租借条约》,第二天,英国就迫不及待地由英驻广州领事主持公开拍卖英租界内除领事馆、教堂等公共设施外的75个地段,“凡投得土地者,由英女皇名义发给契证,契约规定使用期限为99年”,每段成交价在5000至8000美元,很快就拍出了248000美元。
沙面置身租界,房屋承建人又多是欧美人士,建筑设计基本与同期的欧美风格同步。从功能上大致有三大类:领事馆建筑(英国领使馆)、宗教建筑(天主教露德圣母堂)、民居等,从风格上包括了四大类:1、新古典主义(今沙面大街54号胜利宾馆),建筑下裙用块石装饰,中段采用古希腊、罗马的柱式;2、后巴洛克式(今沙面大街68号广东省外办),追求曲线和动感,在阳台、窗楣等细节处都有弯曲流畅的巴洛克线条;3.券廊式(今沙面大街48号广东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建筑外围有一圈或一段外廊,能起到类似骑楼的作用,防晒防雨,外廊富有韵律感;4、现代主义(今沙面南街12号沙面劳动服务公司),形体简洁少装饰,注重功能要求。
沙面的建设十分认真,工艺精湛,无论是石刻、意大利批荡、木作、经脚、山花、柱工、小品等都一丝不苟。
沙面建成后成为广州外国人的聚居区,有印度巡捕把守沙面东、西两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就肇始于沙面桥上悬挂的牌匾,沙面也成为广州人心目中帝国主义的象征,二十世纪广州反帝运动的标靶。一旦中外矛盾爆发,沙面第一时间会成为民众攻击目标。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