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正在消失的老广州
广州东山洋楼代表性建筑——逵园
东山:教会华侨开发洋楼新区
1903年,另一批外来开拓者——教会来到了广州东山。
在历史建筑的版图上,东山是与西关、沙面同样著名的地区,东山洋楼与西关大屋、东山少爷与西关小姐一样大名鼎鼎。不过与沙面不同,东山洋楼的主人大多是中国人。
东山在广州的东关以东,在地形上是一片山地,一直以来都是广州的乱坟岗。美国浸信会在东山购地,出资建造培道女学堂(今广州市第七中学前身)和两广浸信会神道学堂,聘请的设计方是沙面有名的治平洋行(Purnell&Paget)。这是一间由澳洲人帕内(Purnell)和美国人伯捷(Paget)合伙创办的设计所,他们在建筑风格上大多采用殖民地外廊式样式,并融入了岭南元素,留下了很多建筑杰作,如瑞记洋行、礼和洋行、的近洋行、花旗银行,以及东亚洋行、时昌洋行、沙面广州俱乐部、海关职员俱乐部及关舍(波楼)等;沿着珠江两岸,还有士敏土厂(即孙中山大元帅府)、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部分、广九车站、五仙门发电厂等,其中很多一直保留到现在。
“波楼”据说是珠江南岸最壮观的建筑物,波是英文BALL的音译,是舞会的意思,《海珠文史》中有记载,波楼里有客厅、壁炉、餐厅、舞厅、图书室、戏台、弹子房等设施,建造此楼,即使一钉一木,均由英国运来,折以高价,由中国承担。记者实地也感受到该楼的殖民风格,外设楼梯的铁扶手虽然历经风雨,但仍可看出当年的豪华。“波楼”西南角有一座百年气象信号台,因为台上有气象球,故称“波台”, 建造此台耗银8000两,据说当年从这里用高倍望远镜最远可以眺望到珠江口的虎门!波楼所在的小街也得名“海天四望”。
教会又相继在东山建起了恤孤院、培正男学堂(即今培正中学前身)、浸信会礼堂等,东山云集了基督教的浸信会、安息日会、圣公会以及天主教的教派,教众、神职人员、教会学校人员等成为东山最早的定居者。与此同时,东山也建起一些公共建筑,广九铁路工程师楼、高尔夫球场、广九铁路大沙头站、广东公医学校、东山水厂等相继建成。
东山的开发吸引了广州的华侨群体。辛亥革命成功后,海外华侨在故乡情怀和爱国热情的推动下追随孙中山回国,一战后西方的经济低迷也促使上万的华侨归国。东山的宗教氛围和西式生活使得华侨纷纷选择此处为落脚点。
据华南师范大学彭长歆教授研究,1915年,美洲归侨黄葵石较早开始在东山开发房地产,他承领了一片官属荒地,平整后,清出四条道路,即今天的龟岗马路及各横路,然后分割出售。除了侨商个人外,还有更有实力的开发商介入,如浸信会背景的嘉南堂实业团和私募性质的南华公司,它们广泛吸收存款,将1920年代东山的房地产业推上高潮。
据统计,广东华侨以来自北美、澳洲为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审美上都习惯了欧美独立式住宅,他们在建楼及开发房地产时,不自觉地就以欧美洋楼为主要建筑式样,但同时又受各自的侨居国的具体式样影响,造就了现在东山洋楼风格多样的现状。
现在广州恤孤路有名的“彩园”、“简园”、“逵园”等都是这段时间兴建的,几乎每一座洋楼背后都有一个名门望族或政要显贵的故事。“逵园”是美国华侨马灼文于1922年建造,独立院落里花草掩映,红砖墙面、赭色门窗、钢筋窗花,最醒目的是洁白的西洋式立柱,柱顶还刻有精致的花朵装饰,侧门与院墙相连,取骑楼的形状,顶部连着二楼的阳台,构思巧妙,是东山新河浦五大名园之一。
随着历史变迁,民国政府的孙科、谭延闿、林逸民、陈庆云、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等政要都曾在东山洋楼居住过。东山与西关,构成了老广州东贵西富的城市格局。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