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马原:小说未死


人参与 评论

著名作家马原,是当代“先锋派”小说开拓者之一。2001年,因觉察互联网读屏时代来临,纸质阅读的全面式微,提出“小说已死”概念。前不久,马原受邀随熊猫看书团队一起赴台,参加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无线阅读文

著名作家马原,是当代“先锋派”小说开拓者之一。2001年,因觉察互联网读屏时代来临,纸质阅读的全面式微,提出“小说已死”概念。前不久,马原受邀随熊猫看书团队一起赴台,参加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无线阅读文化发展论坛暨熊猫看书2014作者年会,同“恐怖大王”李西闽、《中篇小说选刊》社长林那北、《新京报》文化周刊主编萧三,以及台湾知名画家、诗人张国治、华梵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林素玟一起,就《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碰撞和融合》进行了深度对话。

马原表示,之前从未考虑网络诞生小说的可能性,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证明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小说诞生了。他以《劫修传》为例,发出由衷感慨:“我特别希望网络小说借着网络的载体,有一个我们小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由、浪漫、蓬勃的一种前景。”

马原参加熊猫看书台湾年会,论坛对话文字摘录:

2001年,我当老师一年左右。做老师就得想老师该做的事情,那时候想的不是小说写作,想的是小说命运、小说的前景,当时我第一次在国内--实际是在我的课堂上--我说:“小说死了”。后来,学生们把我的话传播出去,就有了“小说已死”这个概念。

我当时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几个点让我得出这个结论。

首先,小说已经有两百年辉煌的历史,这时间有点太长了。因为两百年以前,人类主要的娱乐或精神食粮一定不是小说,有赖于造纸的工业化,和现代印刷术,这两件事情促成了原来以故事方式传世的小说生成与发展。

2000年的时候,在我个人所熟悉、擅长的小说领域,出现全面式微的大趋势。我当时就以为读图时代,可能正在或者是部分的已经取代了小说。让我惊异的,实际上还有网络,网络诞生,人类开始读屏。当时我就感慨,读屏的时候,我们在屏上阅读像《卡拉马佐夫兄弟》、《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这样的文本,我们能吗?我相信没有一个人能。纸媒作为小说的载体,它退出历史舞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据我所知,人类的整个工业文明,对于地球母亲造成最大戕害的事情就是造纸。世界上一些造纸业巨头,包括国内,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面,大陆南方的很多省份都被纸业巨头所控制,造了不计其数的百万亩、千万亩的桉树。而作为造纸主要工业原料的桉树,有一种称呼是“绿癌”。造纸和淘金特别像,是用大量的水来完成造纸的整个流程。造纸用过的水是今天人类所有的技术都无法完全降解的,这些水在地表把整个地表水都污染得一塌糊涂,包括近海,就是整个人类居住的大陆周边的近海,都受到污染。

作为媒质的纸,除了以屏显的方式、以影像的方式,被新的技术取代以外。还有造纸本身也应该彻底地离开我们的生活,它消耗地球太多的纤维。今天人类知道绿色对我们生活多重要,还有造纸对人类生活与地球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基于这两件事情,我认为纸媒是一定会退出的、一定要退出的。

因为这个缘故,我当时说“小说死了”。但是我的确没有想过,新的媒质是否会真的诞生出小说来。因为当时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从19世纪以来,两百年已经建立的小说体系,其实已经太严肃了、太郑重其事了,太哲学、太深奥了。这个传统实际上是与小说诞生的初衷特别相背的。最初,小说实际是让乏味的生活丰富有趣一点。

我倒是觉得,因为有了网络,网络是没有围墙的世界,它绝对自由,(所以)由我们作家协会、由我们出版社原来控制的小说的写作方向突然被打破了,因为没有围墙了,他们制订不了了,新的小说突然就出来了,比如说这么杰出的《劫修传》。(前面)李西闽的一个看法,我特别赞同,李西闽说网络小说不是已经取得了多高的成就,已经到达颠峰,不是--实际上是刚刚开始。

那么,由《劫修传》这样出色的小说,作为发端的新小说,有可能走出一条完全符合小说诞生之初的初衷、真正充满生命力的新道路。

林那北老师和李西闽都希望在网络上看到更深刻的小说,我相反,我希望在网络上看到更无拘无束的小说,就是更符合人类对于小说需求的那种小说,因为,小说最大的作用肯定是娱乐。

在过往的两百年里,我们太求小说的理,所以在大学讲小说课的时候,我就特别希望小说回到初衷。这个也是对我个人一生写作的一个反省,我觉得我一生的写作都太形而上、都太哲学、都太思辨。我认为人类对小说的第一需求还是娱乐,还是打发时间,还是让你开心或者是觉得有趣。所以我特别看好网络小说,我特别希望网络小说借着网络的载体,有一个我们小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由、浪漫、蓬勃的一种前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马原 小说 李西闽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