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领带:“正式”还是“压力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人参与 评论

在大多数电影中,忙完工作的白领总会习惯性地松下领带,然后解开领口的那一粒纽扣。大西洋结  由于这种系法从原本“围巾”式的领带发展为“布条状”的款式,从法国大革命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中期,纯白色的素面领带一直受到法国民众的推崇。小领带扣的系法  “西装与领带的搭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

在大多数电影中,忙完工作的白领总会习惯性地松下领带,然后解开领口的那一粒纽扣。与其说领带代表了“正式”和“严谨”,不如说领带总是给人带来某种压力感。

这条150厘米长的领带,总会给人带来某种“束缚感”,日本人辻原康夫曾在《服饰的世界地图》中提到过它的“无用”:那短短一小块布条对于男人身体所造成的痛苦,应该远大于它的文化价值;赋予一块宛如拷问刑具的布条文化意义,或是过分地强调它的装饰性,真令人费解。

即便是浅色的西装,配上领带也会显得庄重

当然,领带有它的拥护者,有不少裁缝认为,领带是高贵且优雅的“西装配件”,伯爵莱利(PalZileri)的裁缝杰尼·巴索(GianniBasso)认为,它是整套正装中唯一可以随意展示穿衣者个性的部分;不过,这个与“品位”有关的“布条”,确实也在规范着穿衣者的行为。

虽然不少人总想脱离“150厘米布条”的束缚,但是,来自Lanvin的裁缝费德里克·吉尔伯格(Frédéric Gelberg)则认为,在正式场合中,不系领带的男士很容易给人带来“不守规则”或是“不认真”等偏见;很多人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或是误解,也不得不戴上了领带,以示他人自己的“正派”。

半温莎结

彼时的领带,尚无标准的系法,人们大多选择在脖子上缠绕一两圈,然后交叉打一个结饰,然而,英法战争却改变了这一传统系法。1692年7月24日,法军在荷兰战区受到英军的猛烈偷袭,受到袭击的法军很快将“有可能影响战斗”的领带拧起,塞进衬衣前襟的开口处,端起枪支开始战斗。这场角逐中法军的最终胜利,让很多人突发奇想,认定了这种领带的系法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此后,法国人以及战区的荷兰人总是将领带的一端塞入上衣的第六个扣眼中。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温莎结 Lanvin 拥趸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