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年胡适与马克思主义的离合

2012年04月19日 10:47
来源:文史参考 作者:李响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莫斯科期间,胡适参观了革命博物馆,深为俄国革命事迹所感动。他还对苏联的新教育饶有兴趣,结果因学校暑假未能实地观摩,深为遗憾。他专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蔡和森等中国共产党人畅谈良久。就在此前不久,胡适好友徐志摩刚刚到苏联游览过。浪漫多情的诗人竟然比胡适表现得理智。徐本来对苏联抱有热烈的赞美,身临其境之后观点大变,他认为俄国式革命的代价将是国家威权完全取缔个人自由。胡适在给北大友人张慰慈的信中热情洋溢地说:“他们在此做一个空前的伟大政治新试验;他们有理想,有计划,有绝对的信心,只此三项就足使我们愧死。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他还告诉徐志摩:“志摩,只要我们肯干,什么制度都可以行。”徐志摩却不赞成胡适,不无调侃地微讽胡适:“你倒像一个布尔什维克!”

胡适对苏俄态度的转变在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共产党人对这位自由派知识领袖怀有殷切期待。蔡和森挽留胡久住俄国进行考察,李大钊则建议:“我们应该写信给适之,劝他仍旧从俄国回来,不要让他往西去打美国回来。”

重视感情与自由

欧游归来的徐志摩任北京《晨报副刊》主笔,并组织了“苏俄仇友”大讨论。包括徐志摩在内的许多自由主义朋友邀胡适参加“反赤化”的讨论,胡适迟疑很久,始终没有加入。因刊登反苏言论,《晨报》报馆被左翼青年在游行中纵火焚烧。本来已对左翼抱有好感的胡适愤怒地写信给陈独秀:“我也知道你们主张一阶级专制的人已不信仰自由这个词了。我也知道我今天向你讨论自由,也许为你所笑。但我要你知道,这一点在我算一个根本的信仰。我们两个老朋友,政治主张上尽管不同,事业上尽管不同,所以仍不失其为老朋友,正因为你我脑子背后多少总还同有一点容忍异己的态度,至少我可以说,我的根本信仰是承认别人有尝试的自由,如果连一点最低限度的相同点都扫除了,我们不但不能做朋友,简直要做仇敌了。”

事实证明,胡适从未与陈独秀做仇敌。他虽然不能苟同陈的政治信仰,但他们保持了终身的深厚友谊。1927年,蒋介石上台后开始大规模清党。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被捕后亲笔写了求援信给胡适,落款“陈友生”,即陈姓朋友所生的孩子。胡适马上托关系求人,没想到,胡适这一动作反而暴露了陈延年的身份,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得知自己抓到的是赤党头目的儿子,竟将他立即残杀。

同年,李大钊惨遭杀害,胡适为李的遗孀向北大校方争取增加抚恤金。1930年,《胡适文存》第三册出版,扉页题词--纪念四位最近失掉的朋友:李大钊先生、王国维先生、梁启超先生、单不庵先生。胡适将共产党创始者的名字写在自己著作的扉页上,无视白色恐怖的威胁。1933年,胡适带头捐款,给李大钊在北平购置墓地安葬。1934年刘半农去世,胡适挽联的上联曰:“守常惨死,独秀幽囚,新青年旧友,而今又弱一个。”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当时陈已被中共开除出党,被捕后,中共方面也不营救他。胡适联合知识分子制造舆论主张从轻发落,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将陈独秀案付司法审判,而不由军法处理。蒋最终采纳了胡适等人的意见,将陈判刑8年囚于南京。陈服刑期间,胡适接济陈的生活开销,还按陈的要求采买书籍送去。有一次,胡适路过南京,行程紧急没去探监,倔脾气的陈独秀撂狠话要与胡适绝交。胡适后来赶去道歉安抚,又按陈提出的书目送书。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胡适惦念陈独秀安全,向汪精卫求情将陈独秀提前释放。

1942年,陈独秀去世。他晚年的遗稿由胡适整理编辑。陈的遗稿中深切反思了苏俄无产阶级独裁的弊端。在去往美国的轮船上,胡适读到这些,百感交集。这对老朋友一生曾珠联璧合,曾争执交锋,最终,他们的灵魂又走到了一起,尽管已阴阳永隔。

胡适与马克思主义的离合,是20世纪前期中国思潮激荡的典型案例。作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代言人,胡适和马克思主义者一样,追求国家富强,渴望改变祖国现状。胡适早期并没有完全否定过马克思主义,甚至还对其抱有一丝希望和期待。胡适所不赞成或反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他认为“阶级斗争无形之中养成一种阶级的仇视心……这种仇视心的结果,使社会上本来应该互助而且可以互助的两种大势力,成为两座对垒的敌营,使许多建设的救济方法成为不可能,使历史上演出许多本不须有的悲剧”。

胡适毕竟是个理智的、温和的人,自由主义是最符合他性格的选择。李敖这样评价他:“如果我们盼他热情多于理智、傻劲近于侠义,那我们一定会失望的。这种情形,对一国众望所系的胡适说来,当然是美中不足的,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他并不想逞快,打翻了一锅粥,这种委曲求全的微意,都充分显示了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右派,一个保守的自由主义者,在急进者的眼中,太不够火辣辣了。”胡适的观点今天看来颇有启发意义,但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社会重心已失,改良主义适用于美国的“治世”,搬到中国的“乱世”则显得书生气十足。温润的胡适生不逢时,生前未能将他的主张广泛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唐德刚把胡适封为中国的自由男神,并断言胡适的信仰指明了中国现代化的方向,“胡适时代,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胡适 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