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袁隆平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2012年02月06日 11:15
来源:果壳网 作者:小蓟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 的现场

“最好” 不是“更好” 的敌人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水稻田里,有58% 的水稻是杂交水稻,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曾任美国总统农业顾问的唐· 帕尔伯格认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中国人战胜饥饿的重要方法, “是和平探索对暴力冲突的胜利,也给那些持中央统一管理必将窒息地方创造观点的人上了很好的一课”。 不过,帕尔伯格认为,中国人战胜饥饿的另一个方式是“计划生育”。在他的书中,助力中国战胜饥饿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袁隆平和马寅初。

然而,粮食增产与农民生活改善并非必然的因果关系。杂交玉米推广后正逢经济大萧条,华莱士不得不负责一个叫作“农业调整处” 的部门,削减包括玉米在内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停止生产的农业工人支付工资。对上世纪的整个绿色革命,也时有批评声传来。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尤其可以体会,“最好” 是“更好” 的敌人。帕尔伯格总结说:

赞许来自那些关心粮食生产和希望摆脱饥饿的人们,而反对意见则来自那些以减少农民收入不均为主要目标的人。

不过,当时有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高产品种从根本上动摇了过去的雇佣农业——农场主对农业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少;粮食的产量愈高也许就意味着价格会愈低。

袁隆平并不担心这类冲击,他的理想很简单,希望农民可以利用高产的种子“种三产四”,“多余的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2011 年4 月,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曾发表过一封给袁隆平的公开信,希望袁隆平“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给农民留几粒真正的种子”。李昌平向本刊记者解释:今天的三系杂交水稻“稻种” 只能种一季,农民只能持续向种子公司购买稻种,这让他们失去了种子主权,不仅失去了与种子公司博弈的自主性和能力,也失去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自主性和能力,他希望政府和科学家能有配套措施让农民自己种一部分可以留种的种子。

要从杂交水稻选育出能高产的纯种水稻很难,就像把一堆沙子里的红色沙子挑出来,成本上划不来。一位植物学研究者向本刊解释:增产涉及到的基因很多,要依靠多代人工杂交选育形成可以把优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品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于是,在“粮食不足” 与“无法留种” 之间,我们选择了先解决前者。

而对于农民自己种植常规种子的建议,一位育种专家则认为,“看上去不错,但因为目标并不明确,实施起来很难。”

对李昌平的公开信,袁隆平没有做出回应。不过,很显然,“粮食不足” 与“无法留种” 之间,他继续致力于解决前者。最近几年,袁正致力于另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超级水稻,继续挖掘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土壤生产力 尉迟 半矮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