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11:文学的落寞与躁动

2012年01月10日 12: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郝 雨 王俊 尹春芳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产生广泛影响的奖太少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宁小龄:

产生广泛影响的奖太少

现在国内文学奖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政府主持的国家级大奖,二是文学出版机构与企业联袂设立的文学奖项,三是民间设立的文学奖。客观而言,现在的文学奖项的确不少,但是真正产生广泛影响的还是太少。现在文学奖项繁多的原因很多,一是文学出版机构彼此的竞争,为争取稀缺的优质作品资源;二是现在的稿酬还是太低,与作家的劳动与付出难成正比,那么文学奖金也是对作家的劳动一种承认与补偿;三是现在的文学出版单位,尤其是文学期刊现在的生存境遇都相对困窘,与企业合作设立文学奖项既可以奖励作家,又可以产生一定文学效应,同时也对提供赞助的企业是一种宣传,当然由此也可以给出版单位带来一些收益,因此,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格局。客观地说,如今众多的文学奖项对于作家是一件幸事,对于鼓励作家创作,发展文学事业是有益的,至少是利大于弊。当然,现在应当培育能产生国际性影响文学奖项,无论是国家级的或是其他性质的,如果以后政府真正从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能加大对文学事业的投入力度,让其有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那么现在这种文学奖项与文学节繁多的格局自然就会改变。

不在乎多寡,在乎认真与否

●一级作家,深圳市作协副主席南翔:

不在乎多寡,在乎认真与否

文学奖和文学节在国内外并不多。在国外,文学总体上说来是一件比较寂寞的事情。以我的游历来看,欧美国家的文学杂志和社团并不多,或因为工商情境的一统天下,决定了文学难以获利。当然这不意味国外都没有很好的文学出版,也不意味国外的文学奖和文学节都无甚可观。但感觉,我们对国外一些文学奖项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其本土。

以中国人口之多,文学历史之长,在工业化或信息化时代的浪潮席卷面前,多有一些文学期刊、文学活动、文学颁奖或文学节日,不说高于举目可见的啤酒节、服装节和五颜六色的水果节之类,起码也应该不匍匐其下,当是应有之意。如果名家能够陆续而非一哄而上地自费搞几个有影响的、有公信力的文学奖,窃以为,也是好事。一方面,文学奖似乎很难有一个调和与统一的口味,另一方面,文学奖的结果很难服众,这便容易造成结果的被轻视。不止一次听到文学奖评委坦白,没有谁能看完那么多作品。试想想,看完了送审的作品,都未必能够提供大致公平的结果,何况,根本没有认真看!诺贝尔文学奖大致能够服众,跟它的时间检验、评委认真和公信力还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文学奖和文学节,不在乎多寡,在乎的,也应该是认真。

好的文学奖项在于定位

●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动漫学院副院长夏烈:

好的文学奖项在于定位

这些年,中国的文学奖项、文学节越来越多,我认为有一个原因潜藏在其后。那就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政府资金划拨到了文学机构,对于过去比较一穷二白,创作生活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者和组织者而言,突然“富起来”,让他们有一种“折腾”、“消费”的欲望,所以文学奖项和文学节展一时多起来。客观地讲,作家若得到一些资金的投入,真正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做了实事、好事即长效的耕种,我认为也是善莫大焉。可怕的是,不少获得资金的单位未必是把钱使在刀刃上,而成为各地各相关机构互相取悦、变相交换旅游的消费,造概念、扯空投大旗然后拉帮结派、过于圈子化。这一点不可不察。

写作比评奖重要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陈劲松:

写作比评奖重要

没有哪一个时代的文学,像今天这样热衷于举办各类文学奖和文学节活动。当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多数文学奖,不过是少数作家和批评家的自娱自乐,山头主义的盛行加之轮流坐庄的潜规则,让其早已沦为文坛内的圈子游戏。长此以往,哪怕举办再多的文学奖或者文学节,也对繁荣文学创作、促进文学发展无济于事,文学奖也好、文学节也罢,都无法从根本上拯救日益浮躁的文学大势。真正优秀的作家,更为看重的永远是自己笔下的作品。这样的作家,恪守的是“但行创作,莫问收获”,信奉的是从文学出发,回到文学本身。在他们眼中,任何奖项都只是写作的副产品。因为,真正的文学永远只属于信仰,文学写作永远都比文学评奖重要。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文学记忆 文学本质 郁达夫小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