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岳敏君:我的创作不是毫无目的胡思乱想


来源:文艺生活周刊

人参与 评论

岳敏君:我在创作的时候,不想按照过去传统的方式或者已有的方式理解这个世界,总是想找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方式或者特别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者来创作。每一件作品的切入点其实都是直接面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环境产生的,不是毫无目的胡思乱想的东西。

岳敏君

2013年11月20日,《岳敏君:偶像制造》大型个展于澳门艺术博物馆开幕,该展囊括了岳敏君近年创作的共五十二件/组作品,包括绘画、室内及户外雕塑,其中不仅有为人所熟知的具有岳敏君艺术典型特征的创作,更多的是最近三年内创作的新作,它们构成了迄今为止岳敏君艺术前后相继的逻辑关系以及岳敏君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策展人冯博一以不同时期岳敏君工作室的文化地理变化为主线,追问岳敏君艺术与工作室之间的转换互生关系。

Q:这次展览主题叫做“偶像制造”,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创造了一个大笑人的形象,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偶像”,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怎么考虑的,与之前有联系吗?

A:主题是策展人冯博一的计划,可能在他看来一方面我在画布上努力地想塑造一个偶像式的人物,同时又做了很多实验,这些实验本身似乎也在塑造我自己,这种塑造自己可能是内在力量性的感觉。

Q:我们有注意到这次展览冯老师分了九个部分(“再肖像”、“笑面人”、“西游记”、“表皮”、“无人的风景”、“迷宫”、“琐碎”、“重叠”、“再偶像”,编者注),有一些是之前都是没有展出的,比如像《重叠》系列就很有意思,这一批作品是怎么考虑的?

A:这批作品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来源于对立和碰撞,这种对立和碰撞是由一种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一种矛盾和对立性,比如知识分子和制度之间、政府之间总有一种激烈的对峙和对抗。这种对抗是一种相互作用的东西,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种纯审美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绘画本身一直是一个接受者,从来不是一个主动的施予角色,在两张画都是被动的情况下,将两张画主动地互相摩擦一下或者是“互相绘画”一下肯定能产生出另外的一种状态,一种绘画的感觉和视觉的经验,主要是从这方面来考虑的,所以做了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也透露出在我们的社会结构中,很多的东西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比如说“人民”的概念就具有被动性,这是由我们文化造成的,所以作品中有这样一种重要的观念。这个系列还要一直持续下去,会把它研究得比较透一点。

岳敏君作品

Q:《重叠》系列中尝试把两幅未干透的油画直接碰触、磨擦,产生一种模糊的感觉,有人看了之后觉着和培根的作品很像,有一些质疑,您是怎么看待的?

A:我没有听到这个说法,可能一开始做这个系列的时候,是从形象绘画的角度来出发的,所以选择的都是一种形象化的东西,这种形象里面又选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东西来实验,后来觉得这些实验、形象本身会导致碰撞相互作用的主题,不能够很纯洁地表达出来,这或许是造成刚才你说的情况的原因,大家会被里面的形象和趣味给吸引了,而没有注意到这种对立之间的关系,主动和被动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后期的一些实验会变得纯粹,纯粹地变成一种颜色和线条或者是色彩块面之间的碰撞。

Q:或许是由于没有亲临现场的缘故,只是看到了作品的结果,而没有看到过程,容易从经验做判断。

A:其实与培根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可能因为在这两个作品相互碰撞,相互绘画的时候,产生的旋转的感觉会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产生旋转的感觉里边也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就是当两个作品在互相绘画的时候,作品之间的那种拉力很大,粘合力很大,如果要按照平行上下的处理是很难拉动的,我当时选择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因为稍微一旋转就可以拿过来,这可能是技术导致的一种形式的效果,不是我有意要完成的一个什么东西,我想要完成的是碰撞的概念,两个作品相互之间影响这样一种感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岳敏君 当代艺术家 偶像 迷宫 艺术家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