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年代访》对话导演孟京辉:中国戏剧缺少胡玩的胸怀

2013年07月24日 17:27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吕美静

观众肯定不是上帝 越先锋才越有观众

凤凰网文化:像你有的时候玩得太high,把什么东西都搬上舞台来了,可能有些观众质疑说这是商业化,你怎么看?

孟京辉:你说的也有道理,有的时候你做的好多努力,别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判断,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讲已经不重要了,孟京辉你还需要再证明你自己是有才华的吗?不需要了,当然是有才华的。孟京辉你还需要证明自己是多么多么的聪明吗?没必要吧,这不是一回事。

我只是要把我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把我对社会生活的看法敏感地接收到清晰地表达。所以有的人这样评论什么商业,这个都不重要,我都不承认,我就这么干下去了,对不起了,因为我有舞台,我有我自己的传声筒,我有自己表达的一方之地,对不起现在看我的了。

凤凰网文化:你以前是不是就说过不考虑观众?

孟京辉:观众是一个很复杂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我们是跟观众一块儿成长的,一块儿进步的这么一个关系,观众就肯定不是上帝,观众是朋友,你敢教育上帝,你敢娱乐上帝吗?上帝需要你娱乐吗?但是你可以告诉观众,你可以表达你自己的,你可以低声细语地跟观众说,也可以大声嚷嚷地跟观众说,有各种不同的状态,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人类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

凤凰网文化:你刚刚成名的时候,说在中国越先锋越有观众,现在还是这样吗?

孟京辉:对,我在外国跟老外聊的也是,我们当时必须得骂人,要表达自己就得骂人,当时有矛头指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其实没办法,因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我最尊崇的一个剧院,但是在有一段时间里面它不发展我也着急,我也是一个有为青年,我也有社会责任感,这些年它既不培养观众也不进行新的创作,我就骂。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尽管有些现实还依然存在,我们没必要骂,我们努力做自己就行了。现在还是越先锋越有观众,你玩的越high观众也越high。

中国的戏剧还是太拘谨 缺少胡玩胡闹的胸怀

凤凰网文化:你一直说在这个年代我们需要举手发言,能否评论一下现在的中国戏剧的状态?

孟京辉:戏剧有它自己一个戏剧的传承,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觉得中国的戏剧还是太拘谨,我觉得中国戏剧还缺少热情,缺少宽容,缺少胡玩胡闹这种,就是这种胸怀。而最重要的就是你的文化价值还没有在自己的创作里体现出来,当这个体现出来了,你就特别地有发言权,你就可以随便举手发言。

凤凰网文化:面对很多年轻的戏剧人试图复制你的成功模式,你怎么看?

孟京辉:先锋可永远不会成为主流,我这把年纪了,我还在那儿胡来,有很多人心情都平复了,都不愿意再做这些事情了。所以我希望年轻人现在也在做完全不同的,多样化的,多元的戏剧。

凤凰网文化:谈谈悲观三部曲,《恋爱中的犀牛》+《琥珀》+《柔软》等于什么?

孟京辉: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觉得可能是探求,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小孩,牙牙学语,然后就是开始走路,然后开始可以奔跑,可以跳,借助工具还可以飞,你想想这人的过程干嘛呢?飞到一定的时候累了停下来,然后蜷缩在一起又成为一个婴儿,人就这么过来的,没有目的,人活本身就是目的,他从婴儿长大成长本身就是目的,人就是为了从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来感受空气,感受绿,感受别的生命,感受自我生命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还不蹦一蹦、跳一跳,还不玩一玩,还不闹点事,当然应该更有想象力地玩了。

我幸运的得到了时代的掌声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

凤凰网文化:诗人西川说变革分为有掌声的变革和没掌声的变革,你属于那种有掌声的。

孟京辉:对,我是幸运的得到了时代的掌声。我觉得我们真的还是幸运的一代,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环境,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大家都共同在路上,共同在走,所以特别好。

凤凰网文化:《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里记载了你以前在中戏刚排戏的那些事,说《等待戈多》一直都没排成,然后几个同学自己开个会,商量到底排不排,然后张杨说,排也是牛逼,也是傻逼;不排也是牛逼,也是傻逼。(1989年12月孟京辉与中央戏剧学院同学企图在学校煤堆上表演欧洲著名荒诞戏剧《等待戈多》,未遂。)

孟京辉:这是真的,当时廖一梅、蔡尚君,蔡君,就是现在的蔡尚君,刁亦男、张杨,这都电影导演了,在国外拿很多大奖。当时我们在做自己开会也在想,年轻的时候就是好玩。当时正好录了一个音,一盘磁带,当时是谁啊?施润玖录的,我都不知道他录音了,没人知道,他偷偷录音按录音键以后,然后他自己在录音机后面说傻逼,都是一帮傻逼,我说他干嘛呢,没理,走了以后我再一听,他把整个过程都录下来了。挺好玩的。

中国的教育普遍缺乏美学教育

凤凰网文化:你和廖一梅两个艺术家怎么教你们的小孩子?

孟京辉:没有什么,我们俩就是她说出来的事我不推翻,我说出来的事她不推翻。我们不是特别懂得教育的父母,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自然地过来的,所以对小朋友也是让他自由地发展,快乐在成功之上,看他自己成长。

凤凰网文化:你说过中国的教育缺美学教育,我以为你们会专门给孩子开一个美学教育。

孟京辉:中国的教育缺美学教育,是需要有一个普遍的教育,这不是一个两个孩子的问题。比如说大家现在都教小孩学钢琴,凭什么小孩要学钢琴?因为大人觉得他学了钢琴有修养,以后他的生活能好,什么生活叫好?大家就觉得那当然有吃有穿,现在谁没吃、谁没穿?我觉得最重要的美学问题就是脱离开了身体,脱离开了物质的东西,美学的东西意义在这,它是一种提升的哲学。中国真的也不缺数学,也不缺语言,也不缺什么体育,以前咱们就是国家体育倍儿弱,我看以前那照片都长的特小,需要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运动,但是现在那营养太旺盛了,所以创造力、想象力、美学这些东西变得特别重要,但是特别缺乏。

在西方排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永远有观众

凤凰网文化:你以前在老何东的《非常道》说想要翻拍一些世界名剧,莎士比亚、易卜生、莫里哀等等,现在还想吗?

孟京辉:想啊,因为戏剧跟电影不太一样的就是以前的戏剧可以常演常新,导演来讲,他可以在旧的所谓的戏剧母体里边找到很多新的生命力,比如说西方特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有三个人是永远的,永远的莎士比亚,永远的易卜生,永远的契诃夫,你排这三个人的任何一个戏,在欧洲,只要你排就有观众看,不论用一种后现代的方式排,还是用一个社会批判的方式排,还是用诗句来排,或者用现实主义,它是无限的,可以说是无限的莎士比亚,无限的契诃夫,无限的易卜生。

莎士比亚的那种丰富多彩的生活,那种对人的价值判断,对生活生命的理解,还有易卜生的那种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契诃夫对人内心的新的理解,几个时代全不一样。这是三口永远挖不完的井,这是大井,当然还有好多各种各样的小井,你从中能得到很多营养,然后观众也通过那么长远的一个戏剧史,100年前,200年前,300年前写的,发现太有魅力了。

凤凰网文化:有没有最近或者近期有感兴趣的?

孟京辉:现在还没有,我觉得易卜生的戏还挺好的,我想慢慢的可以做易卜生的戏出来,它挺现实的。

(感谢乌镇戏剧节组委会)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