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文化思考:应树立大片意识

2012年08月31日 14:32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尹欣 刘璐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解放周末:土壤的培育需要时间,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坚守。

夏陈安:没错,这种坚守并不容易。我一直希望我们的每一个栏目都能弥漫人文气息,但真不是那么好做的。不说别人,就说我们自己的,比如《我爱记歌词》,我希望它能抓取一些歌词背后的故事。很多歌曲的歌词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像我大学毕业时,大家很爱唱《恋曲一九九零》、《穿过你的长发的我的手》,这些歌曲的旋律今天再响起时,还会让我内心颤动,因为歌词和旋律的背后有那个时代的情结,有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如果能够抓取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感,一定既能打动人,又有收视率。我后来给《我爱记歌词》出了个点子,让他们以“我爱”为主,着重表现“我爱”的故事和情感。遗憾的是还没有做出我所期待的那种味道。

我们还有一档节目叫《爽食行天下》,三年前我就和这个节目的编导说,要多讲讲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比如笋是怎么挖出来的,杭州著名小吃片儿川是怎么做的,炸油条的来历和秦桧有什么关系,这些背后的故事其实包含着很多历史、人文、社会性的内容,但他们当时都觉得没法做。直到《舌尖上的中国》出来,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是可以做的。我们的很多综艺节目的编导缺乏一定的新闻历练,所以错失了机会。

解放周末:不仅是要有新闻意识,更要有文化视野和人文情怀。

夏陈安:是的,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这种力量来做,很多节目都千篇一律,带着功利性,浅尝辄止。唱歌节目就是你唱上句,我接下句;美食节目就是你吃一口,我尝一口。这些都是浅娱乐,都是游戏,很难能够让观众产生心灵共鸣。

收视率固然重要,但比收视率更重要的是气质。气质、素质、品质,是相辅相成的

解放周末:网络的发展对电视媒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一些雷人节目的频频出炉,不少精英宣告要远离电视。

夏陈安:所以《中国好声音》还起了这样一个作用,就是把很多精英观众又重新拉回到了电视机前。

面对网络的冲击,我的很多同行都很忧心,不过白岩松和我讲过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说,老百姓的家里,放电视机的位置过去是放神位的,如今装修一般也是先定下电视机放哪里,然后再决定沙发、茶几的布局。所以,我们电视人应当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一种神圣感,要有一种文化担当的责任意识,经常问问自己,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有没有用对待神灵的心来对待我们的事业?

解放周末:对于电视媒体,收视率是绕不过去的,有人甚至说,收视率“绑架”了中国电视,您怎么看待收视率这个指标?

夏陈安:收视率固然重要,但比收视率更重要的是气质。就好比看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有没有权有没有钱,而是看这个人的气质、素质、品质怎么样。

解放周末:气质、素质、品质,是相辅相成的。

夏陈安:在《中国好声音》里,学员和导师可以平等对话,一开始是导师选择学员,等到导师们转过身来的时候,学员就可以选择导师了。这种平等、温暖和励志,就是它的气质。

解放周末:气质是能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的。

夏陈安:对。我们面试过一位80后主持人,叫李晗。她的长相不是特别出众,但是我和她交谈以后发现,她是那种能够在雨中静心读书的女孩,一盏灯、一卷书就可以陪伴她一个周末,当时就决定录用她。果然,她做出来的节目是有气质的。有一次她主持《中国梦想秀》,在舞台上很紧张,但当一位追梦人叙述完故事后,她说:“我觉得一个人可以清贫,但是不能没有梦想。 ”我后来告诉她,有你这一句话,这期节目就成功了。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中国好声音 文化思考 树立大片意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