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化在场的多重思考

探访完厦门的三处文化“角落”,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三处地方的经营属性居然都是家庭旅馆。无独有偶,前段时间鼓浪屿晓风书屋面临租金上涨而无力经营的困境,呼声最高的也是同家庭旅馆合作。

文化的在场,其实颇为重要,就是可以让无形的文化变得可触、可见、可感。文化在人,有人才有文化,在文化现场活动中,文化人不再躲在作品背后,文化也就变成了身边的气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物件、变成了看得见的面孔、变成了耳边回荡的声音。无形的文化也通过人和场所,得以在一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以此为支点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生长壮大。

所以文化空间的意义对于城市来说不言而喻,无论音乐、文学、美术……任何一项艺术门类在文化空间上的失位,可能都意味着该项门类艺术在这个城市的缺席。而除了官方主办的图书馆、文化讲坛,草根文化“角落”的存在也不能被轻易忽视。

现在看来,值得思索的一个事实就是,目前厦门有一部分文化“角落”其实是被家庭旅馆产业所哺育的,在家庭旅馆之外,是不是可以有更为广阔的思路去经营打理?

当然,厦门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城市,绝不仅仅只有这几处文化场所,而在更为广义的、更为宽泛的意义上的文化场所更是数不胜数。除了维持日常的活动,又要怎么去利用这些大大小小的文化场所,进行更为频繁的文化讨论和交流,并且有效地催生出更高质量的文艺创作?

这些问题,通过这几个“在路上”的厦门样本目前还无法做出解答。但是文化的在场如果能够作为一个要素为人所重视,并一以贯之地进行记录和转述,最终用一个城市文化自身的生长轨迹,见证文化场所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相信这件事本身就拥有非常丰富的意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所有问题的答案也终将揭开面纱。周思明

标签:文化 周思明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