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金瓶梅》上舞台争议多 周恩来曾叫停“潘金莲”

2011年12月11日 08:49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金瓶梅》的演出,

都伴随着戏剧的振兴与改革?

蔡澜对三级片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曾说过,每逢电影市场不景气时,就是色情片兴盛之际。

2009年,钱文锜导演的低成本三级片《金瓶梅》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次年,由萧若元监制、出品的3D三级片《肉蒲团之极乐宝鉴》为当年华语电影票房成绩最好的作品之一,更引发内地观众到港观影的风潮。

对于传统戏剧而言,市场受众的式微是不争的事实。长期研究戏剧的董上德教授坦承自己对此也不乐观,“客观上说,难以再像过去那样景气,”他说,“能拿出好的剧目来,哪怕只有一半的上座率,就能证明你的存在,就足够了。”

那么,潘金莲是否也是戏剧市场的活命丹?

“潘金莲就有性的符号,不需要暗示,”当被问及《潘金莲》原先的副标题“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故事”是否隐藏性暗示时,魏明伦说,“一开始要吸引观众,后来改为一个女人的沉沦史。”

广东汉剧院院长、《金莲》的主演李仙花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艺术上的自我挑战才是她选择潘金莲这个题材的冲动所在,而在准备的过程中,才“考虑到市场因素”。

剧作家隆学义表示,近代以降的《金瓶梅》演出,都伴随着戏剧本身的振兴与改革。

董上德教授则认为,情欲题材无助于戏剧复兴。一方面,“《金瓶梅》在今天不再像过去那样给人刺激感”,更重要的是,戏剧的艺术特色决定了舞台上的潘金莲只能从“讲求美”的角度去表现,“《金瓶梅》小说中有这么多故事情节,为什么舞台上历来表现得最多的,是武松和潘金莲之间的一节?”

“把问题抛给观众”,启发观众思考,也许正是《金莲》,乃至今天的戏剧的魅力与探求。

将《金瓶梅》搬上舞台,争议从未断过

继欧阳予倩、魏明伦之后,潘金莲的身影又再次出现在中国大陆的舞台上。今年年初,芭蕾舞剧《金瓶梅》在第39届香港艺术节引起轰动,四场门票被一抢而空。不久,该剧陆续在成都、重庆、武汉、南昌等地上演,11月份,在太原、西安、上海、南京等地开始第二轮演出。

虽然芭蕾舞剧在公演后小心翼翼,一方面宣传海报上打出了“儿童不宜”的字样,另一方面设定了观众年龄范围,禁止未满18周岁人士入场,但据媒体报道,上海两家主要剧院还是不约而同地对该剧予以婉拒。有相关负责人在看了代理商送来的录像片段等资料后表示:“《金瓶梅》与我们剧院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这样的定位存在差异,所以暂不考虑承接该剧。”

在刚落下帷幕的广东省艺术节上,广东汉剧《金莲》的上演似乎也非一帆风顺。

据介绍,为避免色欲情节的出现,隆学义特别把西门庆剔除在舞台之外。而剧本则经过十几次专家论证,删改十余稿,其上演也一直被微词所困扰。虽在李仙花等主创成员的一再坚持下,《金莲》最终得以在广东艺术节上代表汉剧亮相,但王向明认为某些评判有失公允:“今天的金学研究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人们对《金瓶梅》的误读和偏见依然巨大。”

无论《金瓶梅》搬上舞台引发多少争议,有一点可以确定:被重新诠释的《金瓶梅》,应有它在舞台之下的意义。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潘金莲 金瓶梅 章诒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