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水下考古的关键是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还是说考古本身?
张威: 做水下考古首先是作为考古工作者,潜水只是你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直接关系着生命,因此绝不能忽视。但是你工作的指导思想,你去做这件事的目的,你的指导理念必须是考古工作者的理念才可以,不然的话就变成了水下打捞。做水下捞宝的人现在也很多,有些商业性的公司非常活跃,不光在中国沿海、整个南中国海,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一些古代航线、近现代的航线上进行商业打捞活动的大公司非常多。他们的技术肯定非常高超,甚至比我们水下考古工作者要厉害,但是他不能成为科学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公约都公认,对这种行为是予以谴责的和反对的。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总的来讲,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水下考古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
张威: 当然,科学研究也不排斥技术上的支援。比如我们的水下考古工作在长期的工作中,和国内的潜水界同行,如交通部的救捞局、海军的救捞部门等都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在技术上我们需要借助一些专业潜水部门的重型设备,因此我们并不排斥,但考古工作者本身首要的基础还是要作为考古工作者。1989年中国的第一期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是和澳大利亚合作的,也是由当时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来承办的。到今年10月份正好办了五期,基本上到后来就是两年一期。这种培训班的前提就是把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学习潜水,把潜水条件优越的考古学家训练成水下考古工作者。
中国网: 有没有专业潜水人员去补充考古知识,协助做考古工作?
张威: 这个情况是有的。长期合作的职业潜水员,经过我们长期的熏陶,他们也是一起努力、一起做。基本对于考古的理念、知识都有认识,会注意保护,但他们并没有加入正式队伍。我们正式的水下考古队伍都是属于文博单位的,必须要持有国际潜水证书。比如大家去旅游潜水可能会给你一个三星级旅游潜水证,证明你到海域里下水。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训练每个人都是要拿十个证,深、浅的、高压的等等,经过层层的选拔和严格的考试,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水下考古工作者。所以队伍之中专业潜水员没有,但是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是一直都有的,并且相对比较固定。
中国网: 对这种专门的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潜水培训选拔或者培训过程您能不能介绍一下?
张威: 这几年也在总结这个路子,现在看起来也是非常有效。目前我们起码在世界范畴上讲,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队伍,现在已经培训了将近70多个人。过去开始第一批是一两个人,比如我自己那时接受培训的时候,就是两个人,那是1987年。到后来十多个人、二十多个人,中国逐期培训的队伍越来越大。培训一个合格的水下考古队员,主要的前提还是要有身体素质,这个要求很高,因为在高压环境下考古队员是要承受压力的,所以对你的心脏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当然,在选拔的时候,会游泳是最基本的,每个人来了必须先游一千米,看你的游泳技术怎么样,都有一定要求和筛选。而且我们现在培养的人都是80后,90后的都快有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确实比第一代的人越来越好了,所以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中国网: 水下作业对考古队员的体能要求很高,水下发掘和后期研究工作之间是怎么样协调与合作的?
张威: 前期进行水下调查、发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先要获得原始的材料,沉船的资料等等,才能进一步整理、研究。后一段的程序和考古学是一样的,就田野来说,传统的内容就是两大块,一个就地层学,一个是类型学。地层学指的是田野发掘上要正确把握地层关系、年代等等;类型学主要是判断、整理,把它归为哪个文化类别,从科研角度才能有学术成果。我们的水下考古也是一样,包括后期整理也是依靠类型学的方法,对所有出水文物按照类型要求进行整理。
当然,沉船和考古遗址的发掘有很大不同。因为沉船就是一个单位,相当于田野考古中的一个墓葬、一个灰坑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年代的东西,可能里面有一些古代的东西,如果该船属于一个商人,那很可能船上会留有小的收藏品、传家宝留在船上,可能会有一些个别东西会超出沉船的年代,比它更早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肯定是同一个年代的,这和考古遗址情况还不同。所以在后期整理上它相对容易一些。
但虽说从年代考证上要相对容易一些,但作为出水文物的保护来讲,要比田野难多了,花的精力、财力、物力也要大得多。即使在淡水里,浸泡在几百年以上的沉船也好,文物也好,都需要脱水和脱盐处理,这样才能长久保护。尤其像木质的古代沉船,怎么复原、怎么保护是非常艰巨的工作。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已经快两年了,现在还在大铁箱子里放着,它就是一项很大的保护工程。将来沉船怎么保护都要等到有特别完善、可行的方案出来以后,有了可操作性才能一步一步再往下做。所以对我们来说,对于水下考古来讲,后期的工作更艰巨。
现在国家文物局正在着手办第一期的出水文物保护的培训班,和水下考古培训班不一样,侧重点专门是培养出土文物保护的人才。虽然这些年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出水文物保护没有跟上,还需要加强。所以从发掘到整理,到写研究报告,到保护的一系列工作都做到了,才是真正完整的水下考古体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