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米勒凭什么获奖 诺贝尔文学奖像一场游戏?
赫塔·米勒:被放逐与被伤害的人
王佩
福利彩票与诺贝尔文学奖有什么不同?抽奖方式不一样,福彩摇号,诺奖摇头。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籍罗马尼亚裔作家赫塔·米勒,让全世界的文学爱好者都大惑不解。即使在西方,米勒也算不上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的书只有四本翻译成英文,其中两本还是随笔。在中文世界,大家对她更为陌生。然而,诺贝尔文学奖还是对她青眼有加。授奖词中写道:她“以诗歌的洗练与散文的晓畅,呈现了被掠夺者的处境。”
赫塔·米勒1953年生于罗马尼亚的德语区,这为她日后的写作与融入德国创造了条件。米勒的父亲二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党卫军,因为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使她的母亲受到了牵连。米勒在大学里研读过德国文学和罗马尼亚文学。1976年,开始在一家工厂担任翻译工作。据她回忆,她因为拒绝跟罗马尼亚国家安全部门合作,而被工厂开除了。从那以后,她一面担任幼儿园老师谋生,一面决心当一个作家。为了躲避罗马尼亚有关方面的审查,她的作品在德国发表,当时就引起了文学界的重视。
1987年,米勒与她的丈夫移居德国,在随后的日子里,她获得德国以及海外诸多项目资助。米勒于1995年荣膺德国写作与诗歌学会成员以及其他一些荣誉。1997年她因为德国笔会吸纳了一些历史不清白的东德成员而愤然退出。
赫塔·米勒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尼亚被侮辱与被伤害着的悲惨图景,处女作1982年在罗马尼亚用德语出版,并成为禁书。代表作品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着》、《光年之外》、《行走界线》、《河水奔流》、《洼地》《那时狐狸就是猎人》等。
相关阅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王佩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