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从拒绝开始
为导演《复兴之路》,张继钢抽烟抽得更狠了,熬夜熬得更凶了。一双眼睛,总是通红。
他还有了新的名言:限制出极限,限制出艺术。
限制,有时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军旅题材,比如奥运会开闭幕式“给全世界以惊喜”的极高要求;有的是他自找的,比如他10年如一日地担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为特殊的人们订做不同寻常的美丽艺术。张继钢喜欢挑战限制,他创作过60多个杂技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并三次夺得世界杂技的最高奖“金小丑奖”。
《复兴之路》的“限制级”,更是非同一般。
首先,《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的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这种艺术样式,是中国所独有,似乎能够包罗万象,但处处皆有尺度。何况,当年的《东方红》放到今天来看,艺术形式显然需要“翻新”。但仅仅原样翻新、旧瓶新酒就够了吗?张继钢想的不仅是要继承,更要发展。
其次,《复兴之路》要讲述的是从1840年到2009年,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近169年的大事、要事。这段近代史在国人心中已有大致脉络,重要节点处如辛亥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全中国等历史早已被无数次描摹、还原。要说什么,观众了然在胸;怎样去说,考验导演的智慧、气度和手段。
从去年九、十月间聚头的几位核心创意组成员,到后来陆续进组的各部门负责人、主要演员等近百人,都背得出这么两句话:“拒绝常见的歌舞晚会的品质”,“拒绝肤浅的光怪陆离”。这两个“拒绝”,最初是张继钢写在屏板上的提示语,后来成了所有人的工作原则。
张继钢说,要保证《复兴之路》“崭新崭新”的风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魅力、“正确、准确、独特”的品质……一切从拒绝开始。
这两个“拒绝”,音乐部主任孟卫东对记者重复过一次。“导演坚持这次的音乐面貌要比较新,在33个节目的歌曲或配乐中,大多数都是新创作的。而新歌又必须好听。难听的歌,不会有它的位置。”
晚会的结尾用什么歌,核心组讨论过许多次。原来倾向于用《一条大河》、《今天是你的生日》等老歌,后来还是决定写首新歌。孟卫东把《致祖国》这首歌写了出来,张继钢选用了其中这样一个版本:前奏和结尾都是淡淡的,轻轻的。“导演提出,这台晚会的本质,就是各族儿女来给祖国过生日。生日怎么过?就是大家给祖国歌唱一个夜晚,深沉的,真诚的。所以最后的颂歌,要让人感觉暖暖的、圣洁的。”
这两个“拒绝”,服装部主任宋立对记者重复过一次。“《复兴之路》的服装在设计理念上要求原创,要特别扎实,又要有艺术性,绝不沾染时下商业演出的庸俗气息;要求既要有时代感、又要有历史的鲜明特色。就说第五章吧,荟萃了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的民族服装,非常漂亮,绚丽多姿,它们全是从头到底的新装,最后的呈现会让你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两个“拒绝”,宣传部主任毛时安、影视部主任刘星、舞蹈部副主任张华都对记者重复过。从舞台的设计,到文字的修饰,从声光的选择,到科技的支撑。他们与“平庸”不相妥协,打造出了今天京城上下一票难求的《复兴之路》。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吴越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