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物质性标注等级秩序的礼制符号
王鲁湘:那么有没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就是铸这个鼎的时候,这个青铜的作坊得有多少劳动力同时协调,才能完成这个鼎的铸造?
唐际根:没法计算。
王鲁湘:没法计算。
唐际根:因为现在的我们并不知道当时是怎么铸造的。
王鲁湘:噢。
唐际根:现在有很多人做模拟实验,比方说国家博物馆,比方这个天津,还有鄂州博物馆,这个董亚巍先生他们都在做,但是的话呢,如果是按照,您刚才您讲的,用小坩埚,一个坩埚几公斤,然后去铸造的话,实际上我认为是技术上是做不到的,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也做不到,我还自己还做过实验,就是你这么几个坩埚,往里浇铸的时候,你从这个坩埚端到那一浇,再接一个坩埚,中间马上就几秒钟,或者一秒钟的时间,中间就会产生冷隔。
王鲁湘:噢。
唐际根:可能就做不到。
王鲁湘:就做不到。
唐际根:原来还有者说法呢,不用坩埚,就是这边化好铜,然后这个啊这个铜,这个铜水通过一个流道,流到一个浇铸煲里头去,这个流道呢是经过烘烤,让它达到高温的时候,它流的过程中不冷却,不让它消热,不让热量消失掉,保证它热量还基本均衡流进去,但实际上后来我们发现这也不容易做得到,就说这么大的铜器能不能做,就是刚才那几种方法,究竟能不能做,或者哪种方法做,现在看起来都还多少有疑问。
王鲁湘:噢。
唐际根:现在司母戊鼎这样的大鼎怎么做的,还是不完全清楚。
解说:它带给后人的疑团,远不止于它的铸造工艺,鼎,既不是实用器,也不用来作为生产工具,但它所凝固的绝不只是金属的形态,而是之后绵延中国千百年的礼制。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在世界上其他古文明的青铜时代,都没有出现过像商朝这样用途的青铜器,欧洲、美洲和西亚的青铜时代诞生的青铜器,是多以面具、人像、生产工具为主。
王鲁湘:那么为什么会是这个同样是青铜,这一种合金金属的东西,在铸造成器的时候,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我们会走向,向重型礼器发展道路呢。
唐际根:这个事情其实比较复杂,我们刚才讲青铜时代的这个特点是中国的礼器多,这个礼器多的背后是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一个核心是礼。
王鲁湘:礼。
唐际根:礼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秩序,这些青铜礼器是用来维护这个社会秩序的,当国家复杂了以后,那么它的等级很明显,国王在最高层,底下是他的一级一级的贵族,最底下是平民大众,那么这个国家要稳定,必须有它的手段,那么当然现代社会是法,可是在那个时候呢,法是服务于礼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法,那么礼靠什么来维持,就是靠这个一套的,这个一套又一套的这种物,设施,或者是器物来规范人的行为。
规范这个体系,礼器出来以后,有的人可以用这种,有的人只能用那一种,所以礼器的出现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器物问题,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问题,是一个维护社会制度一个手段的问题。
解说:在中国历史上,“以礼治国”是古代政治的独特之处,传统礼制凝结着浓重的尊卑等级观念,如若追“礼”溯源,它最早,便是被凝固在这些世界青铜器家族中,绝无仅有的大宗青铜礼器之中。
在商周之时候,青铜器被统治者用来祭天祀祖,歌功颂德,由此可见,青铜礼器在古代中国,早已不是一般的实用器,而是一套物质性标注等级秩序的礼制符号。
唐际根:实际上因为青铜器它相对来说并不容易获得,它需要技术,它需要社会组织,所以拥有这些东西的这个人,那么他一定是有地位的人,有权力的人,那么他同时又通过分配这种资源,或者利用这种资源,让其他的人知道自己在干,你是干什么的。
王鲁湘:对。也就通过对一种稀缺物质的占有,分配,我们大家都清清楚楚地知道了,其实我们这个等级秩序,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等级秩序中间的每一个阶位就非常清楚了及
唐际根:非常的清楚,你看考古上有这样的例子。
王鲁湘:噢。
唐际根:我是做商代考古的,我们一旦挖出一座贵族墓来,我们定它的等级,社会等级,根据什么?就觚和爵的套数,青铜觚、青铜爵,如果是一个觚加一个爵,那么它是属于中小级的贵族,如果是三个觚加三个爵,那地位肯定是高了。
王鲁湘:就高了。
唐际根:如果是十套以上,那就是王室一级了。
![](http://y0.ifengimg.com/detail/img/sin.jpg)
![](http://dolphin.deliver.ifeng.com/c?z=ifeng&la=0&si=2&ci=23&cg=22&c=29&or=232&l=789&bg=789&b=787&u=http://y0.ifengimg.com/34c4a1d78882290c/2012/0528/1x1.gif)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