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文化大观园 江西鹰潭龙虎山崖墓探奇

2012年07月12日 10:38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王鲁湘:龙虎山崖墓大多分布在陡直的绝壁岩洞中,崖壁几近垂直甚至已呈凹面,下临泸溪河深潭,如此险峻,人兽都无法攀援而上,更何况将重逾千斤的棺木升置上去,在2600多年前,古干越人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实现了难度如此高的墓葬呢,古籍中关于越人的记载极少,而且越人习惯择水而居,再因战乱和自然因素不断迁徙,在考古发现中也没有明确的线索,于是后人将悬棺如何升置上去的方法称之为千古之谜,到了现代,无论是民间和专业研究机构仍然在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如涨水法、搭架法、凿洞法,堆土法等等,有些是假设,有些也做过相应的实验,但都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1989年6月,同济大学教授陆敬严带领他的课题组,利用绞车、辘轳、绳索等工具采用仿古吊法,成功地将一具棺木吊入洞中,这个千古之谜是否从此就解开了呢?

解说:龙虎山世居有药农及他们从古至今一直利用绳索悬吊采摘绝壁悬崖上的珍惜草药,而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中,发现有竹绳索、辘轳、绞车等简易工具,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推测,古干越人是采用绳索悬吊法将棺木运入岩洞的,以同济大学陆敬严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和室内实验,认为绳索悬吊法是可行的,并且在1989年6月现场吊装成功。

薛清和:这个课题汇集了包括我们江西的文博系统的一些专家,就是大概40来号人,40多个专家,经过两年的那个研究,然后他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就说当时的这种棺木它采用是一种叫绳索吊装法,吊装法,而且他把这经过很多次的,先是室内模拟,然后在1989年,1989那个6月13号这一天,他选择龙虎山那个仙水岩,我们现在叫一号崖洞,选择那个地方做实地的吊装。

王鲁湘:那个崖洞离水面有多高?

薛清和:那个崖洞离水面大概有三十来米。

王鲁湘:比较居中的,在二十到六十之间。

薛清和:比较居中,二十多米,三十多米,就进行这个这种我们叫仿古(吊装法),结果取得了成功。

解说:我们今天来龙虎山看到悬棺吊装表演,就是当年吊装实验的再现,两名当地药农出身的工作人员,先从后山爬到山顶,固定好绳索后,顺绳耳下荡到岩洞前,先固定一个滑轮,再荡到岩洞里,崖下的其他工作人员通过绞车和滑轮把已经用绳索绑哈的棺木提升到与岩洞平行,时机成熟时,岩洞中另一名工作人员将棺木拉到岩洞中,吊装就算完成。

王鲁湘:那辛这样的话,算是也算是一个解开吗?揭秘吗?

薛清和:这也是应该是解开的一种吧。

王鲁湘:一种。

薛清和:对对对,因为从这种我们现在升置的办法,它是能够解决把棺木升到那个洞里面去,而且也比较合情合理,符合当时的生产,生产力的那个技术水平的,因为它那个绞车啊,包括那个绳索啊,包括滑轮啊我们可以找到同时代的出土的文物证据,而且这种看起来操作比较简单,也跟那个当时古越人的那个生活水平或者生产力水平也是相应的。

王鲁湘:但现在不可解释的就是,是不是还有些地方,就是人是绝对上不到山顶上去的。

薛清和:有这种情况。

王鲁湘:那这样的话,这个方法就是。

薛清和:这种方法就难以解释,行不通了,因为我们这里可以解决这个洞口,它是前提就是有人能够从后山上去,然后荡进洞,但是呢在我们前面这座山峰,我们叫金钟峰,它整个的山形啊就像一个倒扣的金钟,但就目前来看我们所知道的,没有人能够就是徒手也好,那么借助一些工具也好能够攀岩上去,就是上到山顶。

王鲁湘:上不到那个顶上。

薛清和:上不到顶上,但是它也有棺木,也有崖墓,所以看来这种办法呢,有这种能上到后山顶前提的这种。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崖墓 龙虎山 鹰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