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国家画院30年的水墨年轮

2011年11月17日 10:00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凤凰卫视11月12日《文化大观园》节目播出“中国国家画院的技术变革始末”: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出身不凡的大师集团,身负传承中国传统美术的使命,他们以笔墨为美立言,中国国家画院成立30周年,曲径深处,忆水墨年轮。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形态下的旺盛生命力

王鲁湘:近两年,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活动,第九届艺术节,东盟大展等等,这些在艺术界极富声望的展览,实际上是在发出“创作要引导时代潮流”的呼声,这声音充满雄心壮志,同时也需要大实力和大功力的支撑,而国家画院就有这个底气。

今天,我们将继续在院长杨晓阳的带领下,边游画院的小院儿,边谈画院的大事儿,别说,这位才来画院三年的杨院长,真是美术界少见的帅才,兼备想象力和实践力,在他的筹划下画院这三年来,变化的实在不仅仅是眼前的院落。

这个河池是很有名的,这个河池每年都有野鸭子要飞到这个地方来孵化后代。

杨晓阳:我来了这么三年,已经遇上两次,这个两次我现在在思考这问题,它每年它是最后保留的是一对野鸭子,但是来的时候吧,它第一年我来的时候,它是来了三对,由于这个鸭房只有一组,所有其他两组最后就走了,留下一对,第一年孵出十个小鸭子,非常好看,像个小绒球,赭石色的小绒球。

解说: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民的菜地,早在中国画研究院筹备初期,考虑到藻鉴堂只是一个临时场所,经过协调,文化部在北京西北郊,为中国画研究院提供了一块建筑用地。

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来的时候呢,那么就是荒地了,然后旁边还有很多的坟,甭说三环路了,就整个紫竹院这条路还都没衔接上呢。

解说:虽说是荒地,研究院的画家们却格外珍惜。

解说:这是一个出身不凡的大师集团,身负传承中国传统美术的使命,他们以笔墨为美立言,中国国家画院成立30周年,曲径深处,忆水墨年轮。

1986年2月,中国画研究院特别隆重地推出了一位已故画家的作品展,这些传统意趣特别浓郁的画作,出自于一位叫黄秋园的画家,他一生默默无名,只是埋头作画,直到去世后多年,他的作品才得以与公众见面,在黄秋园的画展上,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李可染亲自莅临,用这种方式向传统绘画和传统人文精神致敬。

孙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秘书长):李可染先生看得很慢,很仔细、很认真,前后他用了两小时非常感动,一边看一边给我们讲,这个黄秋园的画他的高明之处,他画得虽然很黑,画面上层层的这个积染,画得很重,但是呢层次非常丰富,传统的功底极为深厚,极好。

可染先生很感动,看的时候他就有点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他就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这是古人的一句话,说我们国家有颜回这样的优秀的人,我们都不知道,我就觉得自己感到很羞耻,是这样,他就用这句话来形容他的心情。

解说:在这一时期,中国画研究院不断举办着国画大师的作品展,举办这些展览的目的并不在于作品本身,而是为了让中国传统的精神之脉得以延续,用事实来证明中国画旺盛的生命力。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也就是说呢,在这样一个西学涌来的前提下,中国画完全可以通过自我更新,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解说:还有更多的往事留在了中国美术的史册上,从学术上证明了中国画研究院对传统文化的坚守,1994年三峡石刻工程,1996年太行写生活动,2000年“聚焦西部采风创作”大型活动,正如毕生都在为祖国大好河山写传的李可染所说,艺术家要向两本书学习,一本书是传统,一本书是生活。

而对待传统应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中国画研究院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提醒着画家们,不能脱离生活和传统这两大艺术源泉。

在中国画研究院第二届院委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和传统,坚守与创新的交融,在那段冷清的日子里,一位老人的身影始终停留在这个庭院中,他就是著名画家叶浅予,富有个性的叶浅予,对中国画研究院别有一番深情,曾住在这里长达9年,老人沉默而安详,仿佛是一种象征,此时的中国画虽然陷入暂时的沉寂,却不会就此沉沦。

当2000年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东方,人类迎来了新世纪,此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彷徨和反思,中国人开始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美术界曾经的躁动和焦虑已渐渐平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意识到,回归传统的必要性,中国画研究院终于度过了艰难的守候期。

龙瑞,这位以山水画而著称的大画家,有过很多知名的画作,但是他最为精彩的杰作是为中国画研究院规划的蓝图,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摸索,龙瑞提出了中国画研究院发展的新方向,“正本清源,贴近文脉”,虽然只有言简意赅的八个字,却蕴含了几千年中国画的传统精髓。

龙瑞:本就是中国文化核心精神,这个本没有别的,任何事情都有本的,都有源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从何而来,以为我们是从西方来,那不可能的,是不是,那既然是我们是这边这个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就是从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的,我们不知它的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它的形态,不知道它的本质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谈我们当前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画院 水墨 年轮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