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30年的水墨年轮
解说:1985年,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因此必须舍弃旧的理论体系和对艺术的僵化的认识,重点强调现代绘画观念问题。
龙瑞:它等于是在水里投了一块石头,引起了一片涟漪。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思考和对中国画当时实践者呢敲了一个警钟。
王迎春(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就是让我们好好地思考,中国画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怎样去挽救中国画不至于说走到穷途末路。
刘曦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没有穷途末路的画种,只有穷途末路的画家。
解说:但是在当时的氛围中,人们却没有今天这么理性,85美术思潮造成的风暴效应,让不少画家陷入困惑,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核心价值产生了怀疑,与此同时,中国画研究院的生存状况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冲击。
解永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给的经费很有限,就是平均给你每个人万把块钱,这万把块钱这个够干什么的。
王迎春:我们心里头心急如焚,说是我们是中国画研究院,我们就要有研究、研究、研究,但是呢,就是研究不起来,为什么?没钱,你想搞一个什么活动,没钱,刚好给你发工资就不错了。
解说:此时主持中国画研究院工作的是著名画家刘勃舒,刘勃舒在画坛闻名是因为他画的马,既传承了老师徐悲鸿的衣钵,又拥有自己的理解和个性,有人说刘勃舒不仅继承了徐悲鸿的画风,更传承了徐悲鸿的伯乐精神和坚韧品格,在中国画研究院最艰难的日子里,刘勃舒始终恪守着传统与创新结合的艺术理念,坚守着这个艺术的家园。
刘勃舒(原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不存在着将来可能走到哪里去,必然走到我们大家所谓的高级水墨旗帜,这个旗帜家园,这才叫一个家,是个基地,是个航母,航空母舰这样一个制造作品,制造人才的基地。
解说:然后刘勃舒个人的信心却无法改变中国画研究院所面临的困境,当时,在创作方向和生存条件的双重夹击下,很多画家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曾经的艺术殿堂渐渐冷清了,寂寞了。
董晓明(深圳画院院长):在那个历史条件下面,因为当时画家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吧都受经济之困,那么在经济大潮的诱惑下面,就是很多画家们呢,就是说,就是进入了艺术的市场,那反过来呢,就影响了对艺术的研究和学术的追求。
解永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你这个搞业务工作也好,搞这个艺术学术也好,没有这个基本的保障是不行的,没有保障起码人不能集中起来,那个时候也一度出现了人这个专业队伍,趋向一盘散沙,所以这个也不是说光中国画研究院面对的这种状况,这也是我们整个文化氛围内,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问题。
解说:但就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画研究院却出人意料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推动中国美术界,完成了几件颇有影响力的大事。
1988年,由中国画研究院发起组织的国际水墨画大展,集中了全球的优秀画家,展出的作品风格多样。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应该说是集中了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对于水墨画探索实践取得巨大成就的艺术家的一个整体展览,这是在国际上都是有着很重要影响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