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重庆岁月: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1年08月08日 10:41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940年9月6日,蒋介石亲手签署了这份对重庆影响深远的公开决议,国民政府正式定重庆为陪都。

记者:这个等于是决定重庆是战时首都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文献。

嘉宾:文献,过去常常我们是以蒋介石的一篇很重要的报告作为标志的。叫做《国府迁渝与抗战迁都》,他是在国防最高会议上面的一个讲话。

主持人:一个讲话。

嘉宾:我们还没有,还不知道,更没有看到,他亲笔签批的这个决议。

记者:这个就叫做是手谕,总裁手谕。决议:现为长期抵抗日本侵略起见,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迁移至重庆办公。

从1937年11月7日,中国战时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国防最高委员会做出迁都议决时算起,到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还都南京令,期间8年,重庆人历经的身心磨砻砥砺是难以想象的。1938年秋,中共代表团也由武汉迁到了重庆,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住进了曾家岩50号,与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作了邻居。早在国民政府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的前一天,9月5号,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就致电身在重庆的周恩来说:目前时局甚为紧张,我党应有保卫重庆、保卫西南和西北的积极主张,认真挽救国家之危亡。

嘉宾:当时毛泽东他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的,他在延安的时候就发了一封电报过来,就讲这个时候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

主持人:对

嘉宾:当时这个东西是既针对汪精卫又针对国民政府,当时汪精卫就是谈和平了。

主持人:对

嘉宾:在这个时候不能去谈和平,谈和平就等于投降啊,所以说和毛泽东这个电报相呼应的就是陈嘉庚,陈嘉庚当年他也来不了开会,他从新加坡咚的发了一封电报来,里边就只有两条,第一,抗战时候一律不要穿长袍马褂,要崇尚尚武的精神,振兴民气,第二,官吏谈和平者一律以汉奸论处。

记者:就不给,就对这种投降的论调是零容忍。

嘉宾:就是零容忍,所以说那个时候不论是政治家还是像这种华侨的领袖,大家一门心思就是坚持抗战,持久战,对这种汉奸言论予以痛斥的。

彼时的重庆,几十万普通民众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无论年龄长幼,是何职业,只要抗战需要,他们都倾城出动,力所能为。

我刚才还在展厅里头看到有几张照片很感人。当时候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多少家庭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我估计这些孩子很多就没有回来,因为很多的孩子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国内战场上头去抵抗日本侵略者,更多的是开赴了国际战场,

嘉宾:对。

主持人:到了这个缅甸。

嘉宾:远征军嘛。

记者:远征军,是吧,这远征军基本上都是四川子弟兵。

嘉宾:对。

记者:是吧,然后很多也都没有回来,有一个老人拿着这个当时国民政府给他的那个,好像类似于一个光荣。

嘉宾:爱国有功。

记者:爱国有功的一个光荣牌。

嘉宾:一个光荣牌。

记者:那个表情非常凝重,还有就是号召为抗战募捐的时候,我看到有两个小乞丐,那个衣服都是真是鹑衣百结,都是衣衫褴褛的那个,把要来的一点钱捐出去,这种东西确实是非常感人的一种重庆精神。

嘉宾:对。

面对日军每天几乎不间断疲劳轰炸,个性倔强乐天的重庆人反而激发出更多生活的勇气。

记者: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之下,在日本人用狂轰滥炸,想要用恐怖的这种东西来摧毁我们的心理防线的时候,重庆人很淡定,该怎么生活还怎么生活。

嘉宾:对。

记者:该怎么悠闲该怎么悠闲,那一种这个时候我看到了重庆人,包括四川人身上具有的那一种对生活的时候乐观向上幽默的那种精神,这个精神也是能够使这种抗日能够持续的持久的进行下去,不可或缺的。

嘉宾:对。这个四川人啊重庆人啊,因为他生活在大山里边,他本身的生活条件就一直就比较艰苦,所以说他有一种非常乐观的一种对生活的一种很乐观的态度,我们重庆有一首歌,也是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很唱得响的,叫作《太阳出来喜洋洋》,

记者:对

嘉宾: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啷喽,这就是重庆人的精神,就是再怎么艰苦,他是乐观的向上的,你龟儿子随便哪个炸老子都不怕。

记者:对对对,有这么一首,对对对。

嘉宾:是不是啊,对不对。还有你看我们这次选了很多这个市民战士生活的,就是在这个防空洞里边该生产的就生产,该生活的就生活。

记者:该读书的该读书。

嘉宾:该读书的就读书。

正是这种乐天向上的精神,打动了彼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在1944年5月17日写下的《致重庆市民》的一文中写到:

在空袭的恐怖中,甚至在这种恐怖尚未为全世界所知悉的日子里,重庆市及其人民一直表现出沉着和不可征服的气概,你们的这种的表现自豪地证明了恐怖手段绝不能摧折决心为自由战斗的人民的意志,所以你们对自由事业的忠贞不渝,必将激起未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勇气。

也正是因为抗战以来,以陪都重庆为代表的中国,一国独立抵抗国际法西斯轴心力量的卓绝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2年1月29日公开宣布,派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出类拔萃的史迪威中将前往陪都重庆,担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蒋介石的参谋长。

记者:这就是史迪威。

嘉宾:嗯,史迪威嘛。你看史迪威嘛,史迪威很有个性的。

记者:很有个性,很倔的一个人。

嘉宾:很倔的,他就是从军事战略上去考虑,他不太考虑那种政治上的东西,对,相对来讲,陈纳德考虑政治上面的多些。

记者:毕竟不是政治家,他就是一个军人。

嘉宾:他是一个军人,一个职业军人。

1942年3月6日,飞抵重庆的史迪威正式拜会了蒋介石,会谈结束后,拟为中国入缅部队总指挥的史迪威将军在重庆上清寺附近设立了援华美军总部,并迅速进入战备状态。

史迪威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他对中国的情况分析了以后,他认为,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应该平行地支援他们,只要是有利于打败日本,那么都应该支持他们,但是他这种想法跟蒋有矛盾。

记者:是,有矛盾,对。

嘉宾:蒋是想使劲打,你只需要支持国民党就行了,你不用支持共产党,对不对,他们就发生了很大的矛盾,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最后美国政府把史迪威招回去了,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事家史迪威很郁闷的,1995年我去他的家。

记者:1995年。

嘉宾:1995年,我和他的女儿是很好的朋友,叫纳西,80几岁老太太,请我到她家里边去,她说我给你看一张很好的照片,那么大一张照片,史迪威就很郁闷啊,他就跪在地上拉手风琴,听众是谁呢,他的那条狗。

记者:很孤单啊。

嘉宾:很孤单的,很无奈,对不对,他觉得如果说这个时候美国人同时支持共产党,那打败日本比现在要好得多。

记者:对,更有胜算了啊。

嘉宾:那更有胜算

1944年10月,与蒋介石发生矛盾的史迪威离开了这间工作了2年8个月的办公室,乘专机返回了美国。再见到这个曾经与中国人并肩作战的老朋友时,抗日战争已经获得了全面胜利。1945年9月2日,史迪威领头,登上了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在那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仪式。6天后,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代表的身份,在南京主持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嘉宾:这是在南京签署的日本的投降书,冈村宁次签署。这个文物是第一次到中国大陆来展览。

记者:降书,然后降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条。

嘉宾:九条,

记者:九条

嘉宾:这个台湾的朋友专门给我们介绍过,这个有个故事的,在整个签署的过程当中呢,这个冈村宁次大体上还能够保持住军人的那种镇定,所以说你看,包括他写字,就签字的时候,冈村宁次签的还是比较规矩的,到最后就不行了,盖章的时候偏了。

记者:盖歪了,盖歪了。

嘉宾:最后都保持不住了。

记者:保持不住了,你看何应钦盖得堂堂正正的。

嘉宾:对,堂堂正正的。

记者:这边是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这边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历经8年的抗战,终于以胜利的喜悦宣告终结。日军在“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的那天,陪都重庆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蒋介石在国府礼堂精心安排了一场胜利茶话会。

记者:仅备茶点候光。

嘉宾:就这个嘛,

记者:正好毛泽东也参加了。

嘉宾:他请毛泽东参加嘛。

记者:我觉得在他们两个人举杯碰杯的这个时刻,两个人脸上露出的笑容都是真诚的。

嘉宾:对对。

记者:都是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由衷高兴。

嘉宾:对对

记者:这个时候两个人心里头是没有怀鬼胎的。

嘉宾:对。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重庆 龟儿子 三峡博物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