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蔡元培:满清文人如何教育救国
嘉宾:那么要开这些课程,必然要把一些具有新思想的一些年轻的一些知识分子要引到学校里来,那么于是在绍郡中西学堂就无形当中形成两派了,因为蔡元培先生他主张新学的,那么当然这种有新思想的就团结在他周围了,那么原来那些守旧的,他逐渐就自我的就放逐了,就跟蔡校长蔡总理就不是保持距离了,那么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失落,失落以后怎么办,所以他们有一次就是觉得跟蔡总理去交涉,交涉以后呢,那么蔡元培就跟他们讲我是一视同仁,只要你这个学问对有利于学生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那么他们就觉得袒护新派,然后就到学校校董去告状去了,那么毕竟他(徐树兰)尽管是一个开明士绅,但毕竟他这个开明的不能跟蔡元培这样相提并论,于是他就把一个皇帝的上谕,你不要怎么样遵守旧的礼教,等等那些上谕,交给蔡元培,要让他恭录,恭恭敬敬的抄录下来,而且还悬挂在他办公室的上面,那么蔡元培不干了,不干以后他就给校董说了,就说我来这里办教育,如果还是你这一套我来办干什么,我还待在翰林院好了,是不是,所以恕不从命或者叫很难从命了,恕我很难从命,然后他就辞掉,所以这次我称他是人生当中第一次为了坚持原则的辞职,因为后来蔡元培有很多次坚持原则的辞职,那这是第一次。
辞掉绍郡中西学堂的总理职务,蔡元培只身一人去了杭州,后辗转于上海
上个世纪初的大上海,十里洋场,龙蛇混杂。蔡元培在应老友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刘葆良之邀短暂襄助校务后,9月,南洋公学特班开课,蔡元培正式受聘为特班总教习,执教南洋公学,在这个混乱开放的大都市里,继续实践着他的教育救国之梦。执教期间,蔡元培的社会活动开始涉足报界、出版界,不仅如此,他还兴办女学,组织成立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女校。
他觉得不仅要培养男性同胞来参加我们这个推翻清王朝的一种革命,还要培养女同胞,而且他后来办爱国女校,爱国学社,这个培养人才的时候他为了就是以身作则,自己穿着当时的一种体操服装然后出操,所以呢当时蔡元培通过办教育为革命培养人才。那么还就是亲自试制炸药,来从事反抗清政府,推翻清政府这样的一种革命的活动,所以我说蔡元培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武装反抗清王朝的一个翰林。
驻沪期间,蔡元培结交了大量的进步人士,并与爱国学社社员一起,多次在张园举行演说会。他还在《苏报》上写文章,宣扬爱国民主思想,发起拒法、拒俄运动,参与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从事反清革命。1904年,蔡元培组织创建了光复会,并亲任会长。
记者:在当时候的这个比较激进的革命社团中间,蔡元培的光复会应该说是在激进的社团中间还是更激进一点的一个社团对吧?
嘉宾:对,他就开始以非常激进的方式来进行革命,而这种激进的今天我们都不可想象,蔡元培还参加组织过暗杀活动。
记者:暗杀团,如果实际上换成今天的画面,甚至可以把他叫恐怖分子,对吧。当时候好像一些对中国的命运感觉悲观绝望的很多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好像都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了。
嘉宾:对,因为也是形势所逼,因为他们看到了不通过这种激进的手段,不足以实现他们的目标,光是呐喊一下不够,所以他们当时很多人其实都是书生,最后走上一个这种非常极端的立场。
十里洋场、租界林立的大上海此时成了革命志士们的天然庇护地,共同的志向把他们吸引在一起。在引领光复会举行了多次光复运动后,蔡元培结实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上海掌门人,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那段时间,武装反清和发展教育耗费了他几乎全部的精力和体力。而就在此时,绍兴老家里传来了不幸的消息。
当时蔡元培因为他要忙于革命的宣传,筹措资金,奔波,所以一直顾不了家,那么让人比较感人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次他刚好出发要去筹款,为什么?因为学校的经费,当时不是在上海办学嘛,学校经费很紧,那么只好家人来说他的儿子阿根病重,那么这里面学校如果没有这款子要倒闭的,那么这个小孩怎么样呢,所以他还是就是嘱咐了家里几句,他毅然就是走上了筹款的路。去了青岛。而他这个儿子就是因为病重,那么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就去世了。
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是在他乡试中举后家人为他安排的,夫人王昭是绍兴本城的姑娘,娴淑达理,蔡元培在外忙碌,夫人一直谨慎持家。儿子阿根去世后,王夫人伤痛欲绝,不久便郁郁而终。
夫人去世以后很多人要给他介绍,那么第一蔡元培坚持起码就要过一年,对亡妻是一种纪念,一种怀念。一年以后再谈这个事情,那么等到这个过了以后他就提了几个条件,第一就是那个女子要识字的,认识字的。第二个这个女子要是不缠脚的,天足的,第三他说结婚以后就男子不好娶妾的,第四就是大家如果合不来了,就是可以离婚的。那么当时这样的一种条件,在整个社会就造成了一个轩然大波,
一年后,经人介绍,蔡元培与杭州女子黄仲玉举办了婚礼。为了通过他的行为移风易俗,婚礼当天,别人闹洞房,他搞演说会。他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几年来对革命的理想和坚持。然而,事实上,自从1903年“苏报案”发生后,中国教育会的政治活动一直遭受打击,革命活动也并非一帆风顺,蔡元培想到了出国留洋。
他是1907年到德国留学的,那么留学也是因为他进行了几件革命工作以后后来一直不成功,所以也不太得志,再加上清政府还通缉他,后来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他就去德国留学。
记者:在德国的哪一个城市?
嘉宾:他第一年,1907年是去了柏林,在柏林自己可以说半工半读,自己还要兼编一些书,挣点钱,同时学习德语。
记者:应该说在留学生中间他算年纪大的。
嘉宾:他年龄非常大了,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才去德国留学的,所以通常人家留学生都是20来岁,他已经是老大了,而且是当年的翰林学士。
记者:是,放下这个身段不容易。
嘉宾:非常不容易,而且他没有钱,他就是他说半佣半丐,给别人教点汉语,当时给中国驻,咱们大清王朝驻普鲁士驻德国的这个领事的孩子,他的侄子,有几个小男孩,给他们教汉语,然后通过给商务印刷馆翻译书,挣一些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但是这点他还是非常坚定,他早就提出来过,就1903、1904年他其实已经下定决心,一定去德国留学。
嘉宾:他说留学非德国不可。
记者:为什么呢?他对德国那么向往?
嘉宾:对,他说世界学术德为尊,他是个学术救国论者,所以他认为呢,其实他有机会去日本,他没有去,而且是公费。他就认为我要去就要去最好的地方,所以他就认定、选定德国,所以他就是不惜自己掏钱,等了又等最后到了40岁了才终于成行。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