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客家人受困户籍制度 无法参加科举考试
2010年11月30日 14:3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客家人无“安土观念” 客家男人多外出闯荡

中华民族的肤色是黄色的,有人说,那是泥土化育出来的颜色,所以,汉族人有一种难以解开的“安土”情结,那一方故土,是须臾不可舍弃的。可独独客家人不,他们的“安土观念”早在民族迁徙的途中就已荡然无存。客家的男人大多以厮守家园为耻,更有甚者,到时候自己不走,也会被父母、妻室撵出家门去闯荡天下。于是,走了就是走了,离开了,就没想过此生要返回故园。祖上的荣誉提醒着他们:不是路途险恶吗?那就更须一往无前。他们能够带给故园的,只是奋斗他乡的光荣与梦想。

延续了上千年迁徙传统的客家男人最终选择了外出闯荡。这是迁徙留在他们骨子里的潜意识。浪迹天涯,孤立无援,需要怎样一种精神力量才能支撑走过前方的险境?可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从来不曾回头,路就在他们脚下。

嘉宾:客家人他有比较强的忧患意识,因为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说我是客居他乡,是在别人的祖基地里面要立足,要生根,还要发芽要结果,要开枝散叶,这样的话他要比其他的民系、族群要更懂得要怎么样去适应环境。

记者:就始终有这种忧患意识。

嘉宾:对,不是别人来适应我,而是我要去适应新的环境,要更加谦让,要更加克己复礼,要更加做一个谦谦君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哪怕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能够落地,能够生根,要比别的族群更加坚韧不拔,你否则你就无法立足,所以如果讲是在路上的感觉的话呢,也就是一种忧患意识吧。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强烈的忧患意识武装着艰辛打拼的客家人。于是,尽管身在他乡为异客,凭借民族大迁徙种在他们血液里的那份坚韧,客家人还是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千百年来,在外发迹的客家人也从未忘记过祖宗的教诲,他们把从海外赚到的钱寄回家中,由勤劳能干的客家女主持盖起一桩桩光耀宗祖的祠堂和便于族人聚族而居的角楼。

记者:所以你看我昨天到林寨,看到林寨在那么小小的盆地里头,这么多大体量的这种客家的古堡,我就感觉他建这么大的体量,实际上是一个对紫禁城的模仿。

嘉宾:对对对,你是第一次说这个的。

记者:它围起来,然后四个角楼,四个角落在我们明清里以来的建筑中间,除了紫禁城,别的地方很少有四个角楼。

嘉宾:在某种意义上,原来的前面的石壁就像紫禁城前面的华表。对吧。

记者:对,这个正立面一定做得非常的高敞,因为这个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就是我这个人生成不成功,我这个家族成不成功,我有没有做到光宗耀祖,符合我过去中原的郡望,家声,对不对啊,这个盖没盖这个房子,立面高不高敞,其实是一个标志。

嘉宾:对。

记者:我这个与其说是做给家里人看的,不如说是做给别的家族人看的,这种荣誉感,我们觉得有时候觉得好像是虚荣心,其实不是,这种荣誉感,恰恰是家族子弟进取的一个动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