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丹青梁文道桂林谈“大学”和“理想”

2011年11月24日 08:10
来源:南国早报 作者:李丽 刘豫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丹青与桂林有不解之缘

说到乔布斯,之前在一旁静默地坐了半个多小时的陈丹青,开口发声讲本场讲座的第一句话:“我一点不佩服乔布斯。”等表达完自己观点后,他又继续沉默地呆着,一边听着梁文道讲,一边用犀利的眼神与台下的观众在作一种独特的交流。

大概又过了15分钟,轮到陈丹青聊“理想”话题了。“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么宽容的空间,让我这些年居然可以胡说八道。”相比梁文道单刀直入的雷厉之风,陈丹青却从比较日常的无关重要的事情说起,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一段少年经历,与广西有关的不解之缘。

“41年前,也就是1970年,我来过桂林,当时十六七岁。”当时,陈丹青的父亲出了钱,让他和弟弟一起到老家广东台山去看祖母,看完了以后,当时中学生一个小小的理想就是能够游山玩水。

“我记得是一块八毛五,从桂林开到阳朔。其实十六七岁的小孩不懂得看风景,我居然还带了一个油画箱,两三张油画纸,在一个坡上画了一张漓江的写生。这张画不知道到哪去了,也不知道怎么画的,都不记得是怎么拿着那张没有干的油画,第二天又坐长途汽车回到了桂林”。

回想起来,陈丹青由衷感叹:很荣幸曾经来过桂林。

“欲望与理想关系暧昧”

做完长长的铺垫后,陈丹青将话题引入理想讨论。

但是,给大家的感觉是,他似乎又是在“卖关子”:“我老老实实告诉任何人,我没有理想。可是我有没有小的理想呢?我有理想,但是我很难确定那到底是理想还是欲望。”

“大家能分清理想和欲望吗?”陈丹青很狡黠,抛了一个问题给观众,将大家带入思考的情境之中。

沉默片刻,他接着说,自己从小就想当油画家,他认为那是欲望,因为满足后会有新的欲望。他真的做了油画家却不满足,于是出国看原作。但多年后他仍想做油画家,仍然爱看那些看了无数遍的原作,于是当初那个欲望有了理想的成分。

但是,在陈丹青看来,欲望与理想的关系很暧昧,人们永远在两种状态中徘徊:欲望与厌倦。当欲望满足时,开始厌倦,于是新的欲望产生,又开始厌倦……如此不断轮回。“我们旁边只剩下一堆欲望,却没有理想”。

鼓励年轻人不要害怕

在个人演讲时,陈丹青流露出细腻、真挚的情感,在与观众互动的环节,他则表现出思维敏锐、体贴观众的一面。观众举手提问非常踊跃,有的甚至还没等到话筒递到观众区,就已经扯开嗓门开始提问。

面对这样的热情,陈丹青和梁文道中途经过商量后,又增加了两个观众提问的机会。在所有问题问完,见观众直接拥到台前提问,陈丹青拿着话筒,轻轻走过去,俯下身子,将话筒递到观众手里。

有观众提问:我们这代人害怕很多事情,比如说大学毕不了业,或者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等等。我们担心什么都没有,心里很脆弱,但是,当父母的希望和自己的理想出现不一致时,怎么办?

陈丹青说:真的不要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毛主席教我们那一代人:天不要怕,地不要怕,鬼不要怕。对于你父母与你之间选择的困惑,我可以告诉你,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到现在,跟我的父母也有很多事情有困扰,因为最难的就是过亲人这一关,但是你试试看,人生就是这个过程。但是不要伤他们的心,同时能够做到你仍然还是你自己,这是一个认知人性的过程。

就在提问环节快结束时,有一个女观众提了这样一个很无厘头的问题:我想问梁文道老师,怎么样进入凤凰卫视工作?

梁文道反问:“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进入这家电视台工作呢?就我的过来经历来讲,这里并不是很好的。”在这名女生执意想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梁文道带着几分揶揄的语气调侃:“那你可以去结识里面的高层。”

博友“龙马天行”在听完当天的讲座后,在微博上留下了这样的感悟:“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不加做作的表白,人散后,余香袅袅,青年似乎看见了明天。一场不算华丽的沙龙,却是一场终身难忘的聚会,衷心感谢。”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陈丹青 梁文道 理想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