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凤凰网文化对话白先勇:《牡丹亭》的青春之魅

2011年12月05日 17:35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北京的冬日干燥而冷清,与这萧瑟的寒意决然不同,作家白先勇携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剧组莅临国家剧院,预备12月初的二百场纪念公演。光阴荏苒,八年巡演如白驹过隙,我们在老人眼中读出的不是沧桑,而是于复兴昆曲途中拾级而上的矍铄。

“要为传统美学找回信心”

凤凰网文化:非常感谢有两百场这个契机,能够有这个影展,我不知道您参观完这个影展之后,您再回头看自己这八年的这样一个历史的过程,您有什么样的一些感受?

白先勇:的确很难以置信,我想抗战也不过八年嘛,没想到我们这个从2004年一直走过来有八年的时间,我觉得一个戏能够,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时间方面我们从2004年一直演到现在每年没停过。而且能够坚持到现在,而且我很要求说每次都是,每次是三场,上、中、下三本。九个小时。九个小时,而且一点都不能缩水,就是每天一点都不减,就是原来的坚持到八年这样,我觉得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凤凰网文化:有没有创造过吉尼斯的一个纪录啊?

白先勇:我想一个现代的昆曲呀,现在就是这些年来的这些昆曲一个剧目能够演到两百场八年,我看是不容易,而且不光如此,空间方面这也是我觉得可能,这个倒是创纪录了。空间方面先拿说中国大陆来讲,我们最北到了兰州、西安

然后北京这边,北京、天津这些地方,那中部不用说了,京沪这些,南京、上海、杭州,京沪苏杭通通去过这些。最南边我们到过桂林,那是我的家乡。您看这边呢,像厦门,像什么桂林啊、厦门呐、兰州啊甚至于我们中部到了合肥呀,昆曲没去过的,没有昆曲去过的。

凤凰网文化:一个真正传统文化,其实我们还是有迷茫期,我们总是在谈儒家文化,或者回归传统文化,甚至中国说我们要把文化走出去,那到底是什么文化?

白先勇: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我觉得是各方面的嘛,很广义的,但是我觉得比如说昆曲它表演的,反正它是表演艺术。

中国艺术的美学在里头,它是一种抽象写意,是一种抒情诗话的这一套,那种美我们非常很容易就理解,第一,我觉得那些年轻人内心中有一种文化认同的渴望,我们要讲从19世纪下来我们的文化认同被撞击得很破碎很不完整。我们旧的传统丢掉了,我们旧的传统被一些西方的强势文化冲击得变成这个被掩盖了,使我们失去了信心,使得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失去了信心,其实这一个世纪多我们的很大的问题在这里。其实我们的年轻人心中总在找一个定位,我们的文化认同在哪儿作为中华民族你的那个文化,所谓你的文化身份在哪儿?他看到《牡丹亭》,哎呀,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呈现在舞台上那么美,而且那么感动人。

你看他们那个男女主角之间的那种情,所以我觉得是两个字感动他们,一个是情,一个是美。情方面我觉得是《牡丹亭》了,那是真的男女爱情,它那个男女爱情,不是一般的,不是普通的,它几乎有点形而上了。情是一切生命的原动力,它是这个戏表现是这个,那个情跟那个春天的生命结起来了。所以你会感受得到那个春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年轻人感受得到,我觉得那种一个情。

第二是美,表现得美,情如果不用很美的形式表现你也不会感动,我们看到很多很粗俗的连续剧你不会感动的,是吧,我觉得它这个这两个字那就是昆曲本身,它的美学有很高的高度。

凤凰网文化:您也提到只有有一定高度的这种美学,这种传统的文化它才可以打动人,它才可以影响到人,它才可以走到世界其他的地方。

白先勇:没错,我的看法是一个表演艺术,要被变成一个普世的,要被全世界的各种国家的民族所能接受,它一定美学上有一种超越,超越它的文化阻隔、语言阻隔,直接这个打到人心这种力量。像他们西方有一些就达到这种境界的,像他们芭蕾舞那么美,大家人见人爱看到都会喜欢的。

凤凰网文化:是,它也不需要语言去表达。

白先勇:不需要,甚至它的故事是什么,你也不必太理解,它的肢体的美、音乐的美就够了,我觉得我们的那个昆曲也达到那个境界了。

凤凰网文化:但是昆曲它的这个唱腔,它的唱调,它词语的表意这种东西,还是有的啊?

白先勇:当然,就是这个它的音乐、它的唱腔等于它们的歌剧一样的,这个音乐的美跟声调的美也能让西方人感受得到的。

凤凰网文化:所以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唱得是什么。

白先勇:当然很重要了,我们有英文的字幕。

凤凰网文化:所以每次比如我印象当中我去看这个演出的时候,我就会很认真去看那个中文的字幕。

白先勇:对,没有这个字幕很难懂。

凤凰网文化: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昆曲当中看到的是一种诗意,看到的是动态的舞,它听到的是一种这种唱腔,包括在故事的情节上它看到的是字幕,这整个揉和在一块,它才能形成我们这个昆曲,《牡丹亭》的它的这种美感。

白先勇:是,那当然。所以现在我觉得现在是21世纪了,现在是大舞台,我们当然也需要一些科技的补助了,声光方面,我们那个荧幕打出那个字幕来,而且我们用的背投,背投幕来增加那种气氛的,我们舞美的设计。现在21世纪,你要有那种演出方式,必定它要合乎21世纪观众的审美观念,否则的话你就拿明清时代的那种审美观来表现,我想肯定他不接受的。现在21世纪,你看这些年轻人,他们这个成长的时期,他们接受的都是那个声光的那种刺激,我觉得我们也要考虑到观众。一个表演艺术没有观众,它没有生命力。我要说明一点,不是媚俗,不是去取悦观众而是教育观众。我做出来吸引你,我告诉你这样很美,昆曲这么美。

凤凰网文化:最初只是想做剧照的宣传?

许培鸿:是,而且白老师对这个剧照是很重视的。我也拍过很多现代舞蹈的一些表演,一出舞蹈在演出的时候,一定是需要一张剧照,而且这张剧照就很重要,它吸不吸引你。如果它是一个你很熟悉,很知名的舞团,那没有问题,你只要打出名字,实际上你不用看海报也会去看。白老师一定是有知名度,可问题是昆曲不是大家不太容易接触的一门很高尚的艺术,本来懂昆曲的人,喜欢戏曲的人才会去看。

对我而言,我经常会去看歌剧,经常去聆听古典音乐的演出,说真的,我还真没看过昆曲。这对我而言,我经常也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消费者,我会经常问自己,我不认识昆曲,我对昆曲就不会有主动去欣赏的欲望,造成你去看或听的欲望的时候,那一定是媒体的宣传或者是广告吸引你。当然媒体宣传的做法很重要,它就是一张很古板,很传统的剧照,说真的,我们还是不会去的,因为它不吸引你。

第一你对它陌生,海报对你来讲又没有吸引力的时候,你很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一个经典的演出。有时候我们在自己拍摄,我也会用我自己是一个观众来看这张作品。我在拍摄《牡丹亭》的时候,说真的我对昆曲并不了解,我的压力很大,原因之一,我必须要很快了解整个昆曲跟《牡丹亭》要表现的是什么,要表现的是不是白老师要的。

有时候跟白老师沟通,白老师其实是很尊重创作者,他从来不会指指点点跟你讲你要怎么做,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白老师只会跟你讲,整个大前提方向是什么,其他的尊重我来掌镜。

凤凰网文化:他说的前提和大方向是什么?

许培红:他说整个《牡丹亭》的主题是建立在爱情的结构,整个画面营造要让大家感觉到美的存在,就这么简单。可是我觉得很难啊,因为每个人存在美的价值,心里面想的都不一样。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凤凰网文化 白先勇 牡丹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