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诗人探讨中国诗歌走出去:诗品高下影响对外译介

2011年11月17日 10:2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杨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胡茗茗:不俗气地活在诗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梁婷

胡茗茗的作品非常符合大众印象中“诗”的概念,里面不时出现万物生灵、历史怀古等能让读者产生想像的物象、意象,同时又表达一些非常私人化的感情。她告诉记者,在目前的舆论中,关于诗歌的负面新闻多于正面,“梨花体”、“羊羔体”等的流行让人们对诗歌的认知产生偏颇,实际上那两种“体”都是被恶搞的概念。“当前,多元化、平民化、口语化写作是大体的趋势,但这并非与降低诗歌的难度和标准混为一谈。”她认为,好的诗歌是应带有“诗意”的,为读者带来遐想空间。

在胡茗茗的博客上,寻常事物信手拈来,都被她用如花诗句寄意抒怀。她用诗歌记录着个人化、独特性的生命体验。在她看来,在烦嚣琐屑的生活中,诗歌拉开了她与世界的审美距离,“在那个我创造的空间里,我活得还算不俗气。”胡茗茗坦言,她爱的不是诗歌,而是诗歌中的自己,在那里,“体验是高峰、是火,而痛的表达只能冰镇,只能虚实结合,在现实与理想之间自由游走,它有着对抗的姿势,即使空无依凭也是满的,正如寒山之句:‘冰火不相伤,生死还双美’。”

[责任编辑:杨程] 标签:诗歌走向 画与诗 诗歌创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