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中国诗歌去向论

2011年06月29日 10:39
来源:中国网 作者:山西王寒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轻飘飘、不食人间烟火是诗人们普遍的性格特征,耻于谈钱、羞于谈利是他们和俗人划清界限的最大标志,茫然、失落、怀旧、伤感是他们情感生活的主要标签,眼高手低、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是他们现实生活的明显硬伤,这就是诗人。是的,我们只能承认,像黄老板这样能叱诧商海的诗人很少。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从来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和现实脱钩,虚无缥缈,溺于幻想。但是从古至今,诗人们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普遍活得艰难,甚至连诗集都没人给出呢?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现在国家政治不清明吗?好像很矛盾吧?诗人的存在价值就是讴歌真善美,这是软性的、道德层面和意义上的公检法啊!公检法这样的政法系统,国家不给开工资吗?道德的约束力不比法律小,“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不是一句空话?  

现实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商品经济的上升期,就是诗歌文学的衰落期。我常说,生在一个不需要诗歌的年代,这是诗人最大的悲哀。所以,我就对我还未出世的孩子说,你长大了哪怕就是去收破烂,也不要写诗,收破烂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很赚钱的。现在这世道,干什么只要挣钱就是好的,挣钱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诗歌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寄托,或者说是心情不好时的一扇宣泄窗口,别无他用。现在已经没有人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样写诗、读诗,就是开诗歌朗诵会也会被人认为是疯子,即使有几个人进去看,那也不是看你的诗歌写得怎样,而是看你的哈哈笑、喝倒彩去了。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真是无人问津。现在是e时代,e时代没有诗歌,人们好像活得才更加开心。只是还有那么多执迷不悟的“疯子”,在一个个阴暗的角落追寻自己的原始梦想。像我在“红袖添香”网站上边认识的青衣怀刀、美人蕉、水写苍茫等还在很执着地写着,也包括我自己。我写了十年了,现在在县城开一小店卖气球和神丹,说好听点,学名是避孕套和壮阳药。这就是我的生存现状。艺术上我不敢肯定,精神上我已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因为我完全具备上边所讲的诗人所有的特质。前几天到县报去送稿,好几个人都说:你就是王寒星啊?网上经常见你的东西。我只能苦笑,有点名气又能怎样,能当饭吃吗?没有用的,至少现在没有用。我以前想,被市场冷落的将被文学宠幸,但那也只是聊以自慰而已,每个人活在这世上,为什么要有遗珠之恨呢?像蒲松龄一样活着的时候自己的作品不能养活自己,而死了以后养活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出版商和印刷厂?这是什么道理?去年从北大教授曹文轩叹息的眼神里我已经看出了中国诗歌的生存状态,只是当时还抱着一点飘渺的希望不想放下而已。  

有人说,做什么事情需要坚持才可以,但是如果从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那所有的努力是不是南辕北辙,一错再错呢?如果当代的中国适合写诗,那我要说精神上有高度、艺术上有创新的诗人必将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关键问题是中国在搞经济建设,文化的方面根本不在政府的考虑范围,而靠几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诗人来改变这种局面,怕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在新世纪里,财富和物质已经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相对比较富庶,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想方设法地变得丰富多彩,于是超级女声、好男儿等快餐文化开始粉墨登场,但是诗歌这种曾经和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民疾苦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艺术表达形式,却永远地失去了复苏的机会。就像人们面对埃及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仅仅是凭吊、追慕四千年前法老们的盛世传奇一样,人们对于曾经辉煌的诗歌,也会以看干瘪的尸体的眼光来看它,因为诗歌和法老们一样,已经死了,不管过去怎样,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以八十年代为界限,之前的中国人热衷于政治斗争,上纲上线的思想理念充斥于社会每个角落,伟大领袖的一句话主导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民;之后的时间里又在搞经济建设,一切向钱看,孔方兄成了红人,受人顶礼膜拜;而文化,在八十年代之前还较为吃香,因为从属性上讲,政治和文化是不可以分割的,八十年代之后在商品经济的强势挤兑中日渐委落,也正是上层建筑闹不过经济基础的佐证。但是作为调控社会宏观大局的政府此刻在想什么?政府也许在想,钱能改变一切,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滑坡、精神的颓废、文化的衰退,在将来有钱了,给他们钱让他们改不就是了?而诗人们,几个臭老九,饿死他们活该!  

去年春天出去找出版社从北京灰头土脸地回来,京城四月满天飘飞的杨花成为伤口处最深的记忆:  杨花记忆  是的,我将与之割绝  没有必要看得太重  诗歌,本来就是虚幻的东西  十年来,用血肉喂饲着它  一个人,已经瘦成什么样子  生活,原本可以不是这样  可歧途一入便再难回头  和杜甫一样,诗人  终将难逃饿死的命运  柴米油盐,饭碗  才是重要的东西  是的,生活原本可以不是这样  曹文轩说生命短暂  人要活得实在一点  该与之割绝了  一个人,终要踏上真正的土地  去年诗人余地死了,和窘迫有关;今年听说广东又有一个诗人自杀,原因是还不起按揭房贷。曾经有本名著叫做《诗人之死》,我没有看过。但是现在血淋淋的事实比名著的震撼力更加让人呼吸困难。虽说苦难成就诗人,但当代社会吃不上饭、生命难以有效延续的诗人,将不会有任何成就。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饿死的人无法革命。一颗颗曾经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的灵魂就这样黯然消逝,透明的心无法阻挡现实的尖利,轻盈的翅膀被无情地折断,去天国苦吟属于自己的生命咏叹。我不禁苦涩而幼稚地想,对于诗人,吃饭才是硬道理,这才是生命存在的前提。也许,正因为这样,中国诗歌将难以再出大师,瑞典皇家科学院、百年诺贝尔颁奖史也永远不再考虑中国人的脆弱感情和民族自尊,中国也将在这个世界文学最高领奖台上永远沦为三流国家。不敌欧美,不敌阿拉伯世界,甚至不敌非洲。  是的,我们不禁要问:苟延残喘、奄奄一息的中国诗歌将去向何方呢?当代中国是不是不适合写诗呢?欢迎大家讨论。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生命咏叹 诗歌朗诵会 寒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