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紫阳小学清末民国时期校史
2010年12月02日 16:58 凤凰网文化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五、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1945——1949)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杭州光复后,杭州市政府还治之初,即首先任意彻底铲除伪奴化教育之工作,入手之道,计有下列四端:(一)调查被摧毁学校;(二)销毁敌伪教科书;(三)登记甄审查小学师资;(四)改办伪市立中小学。当时市政府接受以后,更换校长,慎选校具,次第修复,教学精神,日见振奋,假以时日,当不难恢复战前之旧观,周宝荃校长走马上任,接办学校。

民国三十五年(1936)二月,市政府接受伪市立小学,分别改为国民学校及中心国民学校,并增设国民学校六所,中心国民学校十所。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 ,地址为太庙巷14号,教职员数14人,儿童级数8级,成人班数2个。

杭州市档案馆《民国时期杭州市教育史料档案汇编》,,有杭州市第一区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民国三十七年(1948)上学期教员名册,名单如下:

陈龙文(校长) 黄国儒 周谊 余大榕 方年法 羊锡彤 黄玉晶 毛雅言 孙汝容 许琳 胡宪延 钱宝鸿 钱永华 王梧生 周仁浩

民国三十七年(1948),杭州市政府予定每区指定示范性中心国民学校一所。现已于一、二、三、七、八五区各指定一所,四、五、六三区因校舍关系尚未指定。

第一区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为示范性中心国民学校。示范性工作为校园经营,设施概况为(1)整顿原有花园及菜地;(2)新辟小花圃六处;(3)添置盆花120余盆,校园用具大致设备齐全。

杭州市教育会自民国十九年(1930)十月成立以来,推进各项教育工作,民国二十六年(1937)冬,杭州市沦陷,该会遂告停顿。民国三十四年(1945)胜利重光,遂于是年九月,在市政府教育科召开理事会,改选颜逸文为常务理事,从事复员工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四月,该会召开会员大会,改选颜逸文(高银巷小学)、余诚(佑圣观路小学)、叶佩菁(浣纱路小学)、孙樵(四牌楼小学)、周宝荃(太庙巷小学)、周旦(清泰街小学)、陈龙文(笕桥小学)、金怀清(珠宝巷小学)。邱祥毓(大同路小学)等九人为理事,并互推罗迪先(教育厅科长)为常务理事。同时组织监事会,推选罗迪先、俞子夷、周彬三人为监事,并推罗迪先为常务监事。

市教育会恢复以后,各区区教育会亦相继组织成立,经常推进各项教育工作。第二学区教育会,即市立太庙巷小学学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开始施行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课程第二次修订标准》,初级小设公民训练、音乐、体育、国语、算术、常识、美术、劳作等八科;高级小学设公民训练、音乐、体育、国语、算术、社会、自然、美术、劳作等9科,直至解放。

七、民国时期的学校师生

清末民国时期,以辛亥革命为契机,旧的教育制度被新的教育制度所代替。时间不到半个世纪,学校从传统的书院教育进入了中西合璧的学堂教育,又从学堂迈入了学校。

从清末至民国,学校始终是杭城初等教育的领头羊。从杭州建市到抗战前夕,是学校的鼎盛时期,各项工作在杭州初等教育中,名列前茅。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置广大人民强烈的和平愿望于不顾,悍然发动内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学校发展缓慢。

光绪二十八年(1902),学校有四个班级,133名学生。宣统三年(1911),学校有六个班级,学生123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学校有八个班级,295名学生,13名教师。民国三十五年(1946),学校有八个班级,295名学生,14名教师。民国三十六年(1947),学校有十个班级,542名学生,15名教师。民国三十七年(1948),学校有九个班级,529名学生,15名教师。

由于解放前学校档案匮乏,我们对清末民国时期的师生情况,了解不多,兹简述于后:

1、 堂长、校长

王同堂长

王同(生卒年不详),字吕庐,杭州仁和县人。光绪四年(1878)进士及第,累官

至刑部主事致仕,后受聘仁和紫阳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清政府命令各省书院改办为新式学堂。王同与仁和县知县萧治辉协同详报,将紫阳书院改办为仁和县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二十八日,仁和县学堂成立,王同被任命为首任堂长。

骆庆珍校长

骆庆珍(生卒年不详),又名骆憬甫,是民国后杭县时期的校长,也是民国时期校长任期最长的人。曾任杭州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和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当时有不少学生来自乡区。

郑兆麟校长

郑兆麟(生卒年不详),是抗日战争之前的校长。曾任杭州市教育会常务干事和杭州市义务教育委员会委员。

周宝荃校长

周宝荃(生卒年不详),是抗长胜利后的校长。曾任杭州市教育会干事。民国 三十七年(1948)7月,由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调至笕桥中心国民学校担任校长。

陈文龙校长

陈文龙(1899—1964),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作家陈学昭之胞兄。民国二十二年(1933),陈文龙来杭州笕桥小学担任校长。由于陈文龙管理学校有方,学校声誉日盛,笕桥小学成为杭州市著名农村小学的样板。抗战爆发后,由于学校位于笕桥机场附近,屡遭空袭。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学校宣布停课,师生均被遣散。陈文龙渡钱塘江去仙居任教。

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36)三月,陈文龙奉命从仙居回杭城复任,学校定名“杭州市笕桥中心国民学校”,四个班,学生159人,教师6人。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七月,杭州市教育局调陈文龙至太庙巷小学任教,担任校长;由太庙巷小学校长周宝荃来笕桥小学任校长,直至解放。太庙巷中心国民学校,在陈文龙校长的领导下,成为杭州市城区小学的样板。

1950年九月至1951年七月,陈文龙第三次又重新回到笕桥中心国民学校担任校长。1964年,病逝于上海。

2、 学生

何宏业(1934——1937在校),化工第一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1989年评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工程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

马元骥(1933——1937在校)浙江大学机械系教授。

马蕊然(1933——1937在校)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

孙谋(1933——1937在校)冶金工业部副处长、高级工程师。

程孝喧(1929——1932在校)黄埔军校第十六政治科毕业,政协委员,上海黄埔同学会工作。

丘伏(原名丘振华,1932——1937在校),福建武夷山市一中高级教师。

沈学文(1939——1944在校),杭州市西湖区供销社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朱晓燕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