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浙江永康发现东汉末年古墓群 见证首次中国人南迁


人参与 评论

新华网杭州1月24日专电(记者冯源 商意盈)由于水库放水,浙江永康的一处沉睡近2千年的东汉末年古墓群重现天日,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这处古

新华网杭州1月24日专电(记者冯源 商意盈)由于水库放水,浙江永康的一处沉睡近2千年的东汉末年古墓群重现天日,当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这处古墓群位于当地的唐先镇太平村。2013年冬季村边的太平水库放水,古墓外露引来盗墓贼。经浙江省文物部门批准,永康市博物馆对三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对墓穴进行了测绘,并取出了仅存的几件器皿,随后回填了发掘现场。

古墓发掘现场显示,3个已挖掘的古墓里,二号墓和三号墓都已经被盗,只有一号墓还算保留完整。古墓构造采用“三顺一丁”的方式堆砌。文物专家介绍说,所谓“三顺一丁”,就是横着砌3层,竖着砌1层,再如此重复。墓砖花纹为典型的东汉风格。

永康市博物馆业务科副科长颜天华说,经过清理后他们发现,这三处古墓在主人下葬早期就已经被盗了。在一处墓道中他们还发现了几枚汉代五铢钱,结合出土器物、墓室形制、墓砖堆砌的方式以及墓砖上的花纹等元素,文物工作者判定,这是一处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古墓群。

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原动荡不安,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永康就是在公元245年由东吴王朝建立县治的。

颜天华说,这处古墓群是一处家族墓,一号墓墓室呈“凸”字形,长约6米,宽约2米,二号墓和三号墓墓室呈“中”字形,分别长8米和9米,宽2至3米,形制与北方同期的汉墓相同,可见北方的墓葬文化已经随着北人南迁,到了当地。

出土文物中,保存最好的是一把长约80厘米的铁剑,锈迹较严重,剑身保存基本完好。其余是6件破损较大的陶瓷器,包括1个青瓷盘口壶和5个陶罐。

颜天华说,东汉晚期在今浙江东部的上虞先民就可以生产青釉瓷器了,而铁剑可能是墓主尚武的表现,也可能是当时已经爆发了黄巾起义,人们习惯带着武器防身。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龚剑锋认为,根据墓的型制和陪葬品推断,墓主人不是贵族,应是东汉晚期当地的一个土豪。据他介绍,东汉末期,永康太平一带人口刚开始聚集,还没有王公贵族。东汉末期古墓出土陶器很常见,瓷器较少见,瓷器是用来盛酒的,说明这家人还是比较富裕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古墓 南迁 浙江永康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