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VS科恩:“永远年轻”VS“老灵魂”
科恩:岛上的那个“老灵魂”
1994年,“老灵魂”科恩先生突然厌倦了一切。
他不想唱歌,也懒得在现实里生活,于是跑去了南加州秃山上的禅修中心,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修禅。但这次,他居然正式做了和尚,法号“自闲”——虽然近六十年的时间里,这个老嬉皮一直在放空自己。
在33岁前,科恩曾在希腊的某个小岛上居住了7年,是一个不问世事的精神上的“岛中人”,他生活殷实,人生平顺,所以并无过多欲望和愤怒,用一把懒洋洋的低沉嗓子我行我素地唱着回忆和死亡,衰老与爱情。他唱的民谣始终是科恩式的民谣,不管上世纪60年代如何动荡,摇滚势力如何在时代中一马当先——他始终优雅且岿然不动地做自己,不重复别人。
可以说,科恩的身体并不是始终与这个社会隔绝,他自33岁后开始跻身纽约民谣乐坛,上世纪67年首次出现就引起关注,接下来的1968年,他成为了歌坛与文坛的双料偶像,首张唱片《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马上就大热起来,同年,他出版了诗选集《Selected Poems:1956-1968》。并为他赢得了加拿大文学界的最高荣誉:总督奖。
诗歌不分家,在人才辈出的上世纪60年代,写诗又写歌的歌手不在少数,只有他被称为“民谣界的拜伦”。(他共出过9本诗集,2本小说,几千首歌)这样无需用力,只活给自己看的科恩无疑是让人羡慕的,在任何时代,即使鲍勃·迪伦也会羡慕。
然而科恩的个人选择却让人吃惊,他先是拒绝了总督奖,并在接下来几张专辑中做了自我隐秘的、宗教风格的尝试——他根本不管流行乐坛和他的听众是不是介意这个变化。从上世纪60年代起,科恩的自我风格就已经固定下来,只有理解了科恩的1968年,理解了他在岛中的生涯,才能理解为什么从岛中到山中,科恩始终是那个科恩,精神内核未有变化——甚至不是很多人知道,那个时代萌生的嬉皮精神是怎样影响了他,让他崇尚自然,忠于内心。
科恩60岁时做了山中隐士——同样远离这个时代。山中的五年,他留下了近千首诗。这些在禅宗影响下,灵魂显得日渐明亮的诗歌,更加从容不迫地歌唱衰老,死亡,爱情。科恩的时间仿佛只是流淌,却永远不过去。
然后他下山,又过了两年,献出了《十首新歌》,《在一千个深吻里》,他似乎依然故我,爱着一个永远值得他深情的女人,做着一个永远祈求的姿态。“我老了,但我依然陷入,一千个吻那么深”。又过了五年,山中禅修岁月带给他的母题,自我,欲望,禅宗,被辑录为一本《渴望之书》,书中还附上了他的画作。
拥有嬉皮精神的,冷幽默的,不走寻常路的科恩先生,似乎在禅宗那里找到了与世界融合,并且自我调和的答案。自我变成无我,欲望变成希望,悖论成为真理。在一行行或短或长的平淡诗行里,岛中人科恩的面貌依然是诗即歌、歌即诗的混合,充满启示性、神谕性和自我,等待着可能来自任何时代的知音。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