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少君:当代诗歌草根性堪比初唐

2011年07月05日 10:25
来源:晶报 作者:彭子媚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晶报:在您看来,当代的大师需要具备一种怎样的素质?

李少君:首先,他需要具备包容性,就是可以驾驭不同的风格和题材。像李白,边塞诗、山水诗和宫廷诗都能写,杜甫也是。但现在很多诗人只能写一种风格的诗,不会写别的类型的诗,又或者是写得不好,他们的创作还不够丰富。

晶报:那么在创作内容上要体现怎样的思想内涵呢?

李少君:他当然要有一种大视野,李白从偏远地方到京城,一路周游山水,所以他有一种大的视野。杜甫则经历了各种动乱,早期的盛唐到安史之乱,也可以说是个人经历成就了他们。但诗歌有神秘的一面,也许你经历丰富却缺乏才情,但如果没有经历是肯定写不出来的,好诗歌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首先要饱读诗书、勤奋好学,之后才是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经历。

诗歌应追求心学境界

晶报:在《诗人的失踪现象》一文中,您说到,上世纪80年代诗人向往天空,90年代就回到了大地。那么21世纪的当代诗人,他们是什么姿态?

李少君:我觉得,21世纪的诗歌又回到了向往天空。经过90年代的经济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所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了。

晶报:那您觉得,当代诗歌应该追求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呢?

李少君:我觉得人生要有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是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和追求。这种追求来自中国文化中的超越性,有人说,中国的超越是一种内在超越,就是内心的超越。中国有种说法叫做境界,是指像登山那样,移步换景,每上一个台阶,境界就提高一层。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文学就是心学。西方人说文学是人学,人学是在它的文化背景下,提倡人的主体性。中国更多的是心学,就是你要提升你的境界,不断地超越自我。史铁生有个说法我很认可,他说,文学不是拳击,不是要打倒谁。文学有点像跳高,不断地挑战和超越。其实这个就是中国心学的概念,也是诗歌应该达到的境界。

中国诗坛需要引路人

晶报:目前网络诗歌质量良莠不齐,在您看来,网络上的诗歌写作,是否也算提升境界的文学创作?

李少君: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有人在前面示范,形成一种风气,带领大家往这个方向走。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上的,有坚定信念的那部分人所坚持的方向就很重要。我认为诗歌应该追求境界、追求超越,所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实践。我强调“立德”,还要“立功”,主动去做点事情,然后带领大家往好的方向走。

晶报:那您觉得当今诗坛中,走在前端的诗人都有哪些呢?

李少君:我觉得还没有特别明显的,但有些诗人的方向是对的,比如说雷平阳,陈先发。其实他们的方向不完全是传统的方向,应该说是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方向。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不等同于西方的现代性,有些中国诗人不适应西方的现代性而走向自杀,这让人感到很惋惜。我认为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应该建立在传统的心学之上。其实也就是我这次讲座的主题,怎样的诗歌才能引导文化复兴?中国文学是心学,诗歌是心学当中的心学,文化复兴需要的正是提升价值的这么一种诗歌。

晶报:我知道您也在写诗,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近几年的创作情况?

李少君:我的产量不是很多,每年写三四十首。我写诗不着急,也不强求数量,但是比较执着,会年复一年坚持写作。古人有句话,叫“立德,立功,立言”。我总是说要主动地生活,被动地写诗,因为首先要“立德”、“立功”,为社会多做贡献,最后才是“立言”。在写作的方面我比较谨慎,私下写的有很多,但能真正拿出来的不多,迄今为止出过两本诗集。(晶报记者 彭子媚 实习生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李少君 草根性 草根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