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文化 > 年代访

诗人杨炼简介: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宇宙的丰富


来源:北京文艺网

人参与 评论

《杨炼作品1992——1997》(诗歌卷:大海停止之处;散文、文论卷:鬼话、智力的空间),中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水手之家》,“水手之家”诗歌节文献本,六种原文对照英译,杨炼主编并序,英国,Shearsman出版社。

诗人杨炼

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十一岁起经历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78年成为著名文学杂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并受邀到欧洲各国朗诵。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首期《幸存者》杂志。1988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他的世界性写作生涯。

杨炼虽离散于中国,但从未离散于中文。旅居世界各地二十余年来,他足迹遍及欧、美、澳洲各个角落,始终坚持中文创作。他的原则是: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宇宙的不断丰富。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十种、散文集二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他不停参加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杨炼已连续数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于二零零八年在第七十四届国际笔会大会上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笔会理事。这是自五十年代林语堂担任国际笔会副主席以来,中文作家获得的国际笔会最高职务。二零一一年,第七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再次以最高票选举杨炼为国际笔会理事。

二零一二年,杨炼获得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任评审团主席的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Nonino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Prize 2012)。一九九九年,杨炼获得意大利FLAIANO国际诗歌奖;同年他的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奖。杨炼获邀任德国柏林DAAD 艺术交流计划、美国AMHERST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作家,台北市驻市作家等一系列驻会、驻校作家;并担任德国"Lettre-- Ulysess"世界报道文学艺术奖、德国威玛(WEIMAR)国际论文竞赛、“德国之声”国际广播文学竞赛等评委,以及斯洛文尼亚“Vilenica文学节水晶奖”评审团主席,“Free the Word国际笔会文学节”顾问、“台北国际诗歌节”海外顾问及“柏林国际文学节”顾问等。近年来,他策划、主持了一系列中、外文之间的诗歌交流项目,如首届中英之间旨在深度交流的“黄山诗歌节”,中国、斯洛文尼亚诗歌之间的“方言写作”项目等,获得了国际诗歌界一致好评。2011年起,杨炼开始主持以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及东安格利亚大学为基地的中英诗歌翻译项目,持续推进中英诗人间的思想——艺术对话,以诗歌的能量追问人类的根本困境。他也是以伦敦为基地的私人国际文学艺术系列项目《唯一的母语》的艺术总监。  杨炼专注于开创中文古典传统和当代写作间的创造性联系,强调对人生思考之“深”与创作形式之“新”间的必要性。他以在中国用五年时间创作的长诗《》(标题为一个自造的汉字,由“人”贯穿“日”组成。读音“YI”),及在海外完成的长诗《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等为其代表作。《》 全书以《易经》为结构,组合起诗和散文的多重探索,承继源于屈原的文学和思想传统。《大海停止之处》以特定的组诗结构,把人生的外在漂流转为一场内心之旅。《同心圆》更通过精美的形式设计,以“取消时间”直指人性不变之处境。杨炼最新之作为2004年动笔、用四年多时间完成的自传性长诗《叙事诗》,该作品与前两部长诗构成了一个诗学上的正、反、和,出版后被评论为“当代汉语写作的新标高”。他和英国诗人William N Herbert作为共同主编,正编选一本全新的英译当代中文诗选,预计于2012年春天由英国著名出版社Bloodaxe Books出版。

文学创作与活动之外,杨炼也活跃在国际艺术领域。1998年,他作为首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应邀参加德国著名的“卡塞尔文献展”,并在“一百位客人、一百天”项目中,做了极为成功的题为《眺望自己出海》的图像展示兼演讲。此外,他的艺术履历中,还包括两次应邀作为诗人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诗歌项目;一次作为艺术批评家参加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国际研讨会;在纽约PC1与台湾著名行为艺术家谢德庆联合举行诗歌艺术展示;在伦敦ICA(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个人诗歌/艺术展示;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参与策划《墨乐》大型中英艺术项目;在柏林世界文化宫作为策展人,策划《1989,世界历史》(中国部分),以及撰写大量关于中国思想——艺术主题的文章等等。近年来,他与创刊于1893年的世界著名艺术杂志《国际工作室》(Studio International)合作,正在推出一个思想、展览、艺术活动组合系列,全面推出建立在真正思想深度和艺术个性上的当代中国艺术。

杨炼自一九九七年起定居伦敦,继续文学创作。

杨炼评论摘抄

2012年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获得者杨炼的诗意创作,构成当代中国思想的高标之一。

奠基于他的千古文化之根,他重新阐释它,朝向当代张力再次发明和敞开它。他的诗句触及了关于我们存在的所有最重要提问,并提醒我们“诗歌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他在一种并非仅仅疏离于自己土地的漂泊中,把生存和写作的景观推到极致。

一个全方位流亡和有深刻距离感的诗人,远远超越出我们的时空。

——2012年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授奖辞。诺尼诺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威斯奈保尔(V S Naipaul)

在当代中国诗人之间,杨炼以表现“中央帝国”众多历史时期间生存的痛苦著称。这清晰体现在他的英译诗选《面具与鳄鱼》等作品中。……一个世界文学的老问题,由中国文学提供了最新版本:怎样靠独立的而非群体的灵感,继续把新异的经验带入自己的创作?……我推荐杨炼请你们关注。——美国:艾伦金斯堡

《大海停止之处》是最具冲击力的诗作之一。它虽薄薄一册,杨炼却是多年来我所读到的最令人震惊的诗人之一。他使西方现代的与古老中国的、几乎是巫师式的感知相融合,同时激动你和惊吓你——像麦克迪尔米德遇见了里尔克,还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英国:《苏格兰人报》(W H 赫伯特)

(杨炼)继续以他的作品建造着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桥梁。他令人震惊的想像力,结合以简捷文字捕获意像和情绪的才华,显示出杨炼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每首诗迸射出急迫的能量,触目地超出了阴郁压抑的题材,辉煌展示于译文中……这不是一部仅仅应被推荐的作品——它是必读的。——英国:《爱丁堡书评》

杨炼的主题是当代的,并不遵循古典诗歌的严格规范,但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种对过去的伟大自觉,以及对怎样与之关连的心领神会。这在那未曾被鼓励学习古典诗歌的一代中是不同凡响的。将此呈现出来的是阅读他诗行时感到的丰富音质、他使用深奥典故的爱好、和他极力张扬的精神上的自由。——英国:《当代世界作家词典》(D 戴文)

……伟大的孤独、黑暗的洞察力和灵视的显现,接近了一种神秘主义……清楚的两点是:杨炼锻造了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被表现和造形上无疑的辉煌震颤着的材料;另外,他谆谆告诫了他的同代人——没有诗人经得起仅仅重复他自己。——美国:《粉碎的世界当代中国文学及其读者》(S 高遁,J 闵福德)

(杨炼的)诗意更像一个末日祭司,肆无忌惮地跨越于中国原始文化和西方世界两侧。他不像他的欧洲同行那样安静的冷嘲——这成了他的优势——他去吓退到处盯视着他的危险的“面具与鳄鱼”。——德国:《时代》

杨炼把诗意的语言扩张到了语言学的极限。——奥尔比斯国际文学季刊(134号)

《同心圆》,繁富而令人震惊的巴洛克式杰作。——英国:《苏格兰人报,年度好书》(W. N. 赫伯特)

《》是……技巧与内容的立体结合,语言的多元性使古调、现代腔、外来语、俚俗之词俱发挥了恰切的功能。这种可森林可群栖可交响乐的结构,如与当前籍自然风物咏怀之作相较,则后者便成了小花小草。如与时下流行的嘲嘘俏弄的章句对比,相形之下,后者便成了插科打诨。壮哉《》之出版问世,厥为诗史上的一件大事呀!——台湾:《现代诗》(郑愁予)

读杨炼这些作品,必须一句一句读,每一句都是完整的思维;必须一段一段读,每一段都是死里求生之後的刹那宁静。——台湾:《中国时报》( 林耀德)

相关专题: 杨炼:个人构成史诗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诗选 1986年 凤凰出版社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