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马原:我对无神论国度怀有巨大疑惑

2012年07月02日 17:0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凤凰网文化:可是好多事,好拒绝吗?比如说马老师您参加一个什么活动。

马原:后来他们找不到我了呀,我已经离开了,你比如说我90年代初的时候,我就跑到南海去玩儿了,那时候就跑到海南去玩儿去了,我拍电视或者是去做一些商业方面的事情。

凤凰网文化:基本无关了。

马原:跟文学无关了。我在那个之后,我觉得可轻快了,我觉得无论人家说,你是不是写小说的马原,你是不是马老师,你是不是什么、什么。你走在市民当中,你走在街上,没人认出你来,没人在打扰你,你特别心安理得,特别舒服。

凤凰网文化:但当时本身还是就文学的一个讨论。

马原:当然。另外一个就是突出的问题,是你已经被公众关注了,被关注以后,你的私生活就会比较疲累。

凤凰网文化:和明星差不多。

马原:80年代的小说家可不就是明星,真的是明星,到了90年代以后,情形有改变,但是80年代的时候,现在仍然,现在还是有一些明星作家,好多朋友,何立伟说忍看朋辈成主席,那我也可以借何立伟的灵感说一句,忍看朋辈成明星,这个也是,这个确实是,写作变成明星人物,这个蛮奇怪的。

凤凰网文化:其实有些作家也是,他就压根不看书,还不光像您,不看同时代的人。

马原:他天赋高,那种人天赋高的不得了。

凤凰网文化:挤兑人家呢。

马原:哪里,你想想著名的《你好,忧愁》萨冈,他不用看书。

凤凰网文化:18岁。

马原:就是天才,写出来全世界都得看。

马原:我不谈中国 我是国家主义的反对派

凤凰网文化:你肯定是一个天才论了。的确当然给您盖过好多帽子,包括现在什么王者归来,当您盖那个“先锋”帽子的时候,您觉得对这俩字有没有什么误解?

马原:没有。

凤凰网文化:而且后来很多事被“先锋”这俩字毁了。

马原:先锋这个定义为什么留在历史当中,我觉得它也经历了时间的淘洗,可能觉得这一恰切的称呼还是先锋派,因为这是之后的,不是当年的,应该是世纪之交的,因为每临世纪末,人类有一个习惯。

凤凰网文化:概括。

马原:对。他要追索这个世纪里发生的事情,然后归纳、整理、概括,那时候才彻底把所有的现代主义的运动,把突围所有文学的小说的尝试,归结到先锋派这个大旗下,这个大旗下,实际很多作家都在其中。这个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凤凰网文化:但也有混水摸鱼的吧。

马原:因为这个事情,这个是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们的事情,小说家不太关心别人,他肯定关心的是他自身的写作。

凤凰网文化:您不能说完全不在乎那种各种评价吧。

马原:你比如说批评的,或者是敌视的评价,会读到,读了以后肯定没有快感,读了以后肯定不爽,但是也不会当回事。

凤凰网文化:您说有敌视,有些东西?

马原:当然,比如说我曾经见过《文艺报》在某一年有过一个通栏大标题的文章叫“马原小说批判”。

凤凰网文化:还是挺介意的,现在还记着这个题目。

相关专题: 《年代访》专访马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马原 凤凰网文化 无神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