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编剧芦苇对话凤凰网《年代访》文字实录

2012年09月20日 16:45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于一爽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中国最成熟的是影迷最不成熟的是电影制作者
 
  凤凰网文化:正好您也跟第五代合作过,稍微说说《搜索》和《十三钗》。
 
  芦苇:十三钗最大的问题是我觉得从我们从技巧上来讲,他叙述的指向,他电影的框架不清楚,他就是什么都想要,他讲了很多,讲了好多主题,没有一个主题是讲透了。
 
  凤凰网文化:他都讲了什么?
 
  芦苇:他讲了很多、很多,讲那么多,讲了一个人从流氓变为一个伟大的深刻的人道主义。
 
  凤凰网文化:就突然都忏悔了在电影里。
 
  芦苇:然后他又讲到妓女的真挚的情感生活,他又讲到了很多妓女的很多情感取舍,你看到他什么都说了。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一个电影只能表达一个主题吗?
 
  芦苇:不是,电影的主题其实我觉得它的主题应该是明确、明朗的、清楚、清晰的,我觉得《金陵十三钗》什么都说到,什么都没说透,这是它最大的问题,他什么都想说,但什么都没说透,这是他最大的问题。
 
  凤凰网文化:是对叙述的欲望导致了这种结果。
 
  芦苇:我觉得他这里面是否跟价值观的混乱有关系,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有的时候会怀疑,是不是这个问题,但是我没有做理性的分析,没有做深入的研究,毕竟这个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电影而已,我把他看看就行了。
 
  凤凰网文化:他不值得作为文本去分析吗?
 
  芦苇:那除非你有目的,除非你要看他出什么问题,除非你有这个目的。
 
  凤凰网文化:这是张艺谋这块,陈凯歌您觉得其实他现在稍微有一点转型,转向都市这种方向。
 
  芦苇:陈凯歌我就看到了他的《搜索》这个片子我看过,我专门到电影院去看了一回,也买了一个碟,主要是想看看这个老朋友的他最近的电影的成色和他的想法,有时在网上也看到对电影的评价,有时看到以后也会哑然失笑,有人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陈凯歌终于达到了冯小刚当年起步时候的那个水准,就是《甲方乙方》,终于达到这个水准了。
 
  凤凰网文化:没什么价值其实这种评价。
 
  芦苇:我觉得就是说他只是指出他们的一个观感,他看完以后他们这么,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我倒是觉得因为不管怎么样中国人影迷喜欢,在中国的这个大环境里面最成熟的是影迷,最不成熟的电影制造者,以及他们的管理机构。
 
  凤凰网文化:这些烂电影也培养了很多人才。
 
  芦苇:我的感觉就是一种,你看影迷说起来这个国际影星,说起国际大片如数家珍,他们在看中国电影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因为他们有一个参照物。
 
  凤凰网文化:很多高手在里面。
 
  芦苇:他们有一个参照数,所以他们很厉害,而影迷现在跟网络他们形成了一个互动关系,你看网络写手他们带动影迷,他们跟影迷互动,有的时候我看到有一些网络影评家那水准真是高,我觉得应该让很多专业搞影迷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凤凰网文化:我有时也觉得在中国看到了影评比电影还要多,就是大家有大家的想法,我觉得这种事情很难预测,但是讲一句您觉得以后的陈凯歌、张艺谋第五代领军的人,他们可能会拍什么电影?可能会拍出什么电影?
 
  芦苇:我觉得他们会被一种无形的手牵着他们走,这种手就是他们口中经常提到的市场票房,我觉得他们会给这只手牵着走,如果被这个手牵着走的话,你永远做不到征服他。
 
  凤凰网文化:那他们怎么能枉顾市场票房,他们怎么能对这个市场票房无所谓呢?不可能。
 
  芦苇:不是,这个不是一个有所谓和无所谓的问题,这个完全就是说你的第一原动力是什么,这是个创作问题,就是你的第一原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不反对,我是热烈的拥护挣钱,但是我觉得你挣钱要挣得体面,你要挣得理直气壮。
 
 
[责任编辑:于一爽] 标签:芦苇 凤凰网文化 白鹿原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