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向宏:建造乌镇“乌托邦”

2013年11月23日 02:3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胡涛

乌镇能够后来居上 源于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操作

凤凰网文化:您在1995年回过乌镇一次,当时描述说这个地方是没有开发,一片荒凉。我也不知道乌镇具体颓败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您后来的市场化这些想法,是被刺激出来的,还是说您“预谋”了很久?

陈向宏:当时的情形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叫一片新房子,一片老房子,还有一片破房子,此话怎讲?就说它的基本格局在,但是近几十年破坏得非常厉害,特别是80年代以来,就跟中国所有一样,就建了一批砖房的结构,4、5层。整体的我称之为新房子,其实就是不协调的建筑。乌镇历史上确实是一个大镇,江南重镇,还有很大的历史的建筑,很大一片,大多的房子都年久失修。它跟我们的产权结构有关系,我们中国所有的历史建筑,就建国以来特别文革以后为什么没有保护,当时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所有的私房收归国有,按户口分,好多房子就楼上是公房楼下是私房,原来是一家的房子变成72家房客,每家每户都要搭出房间,每家每户都要搭马桶间,完全是破败,有机会你看我给你拍的照片,你绝对不会想像。

我给你举个例子,河里的河水就真的是跟墨水一样,因为他没有排污管道,就所有你看这么多的居民马桶,也没抽水马桶,我来的第一件事情是装抽水马桶,粪便直接倒在河流。很惨。原来给我的任务是围绕着茅盾故居,周边做一些协调,所以第一个方案西栅没做,东栅是做了一个保护房,只有两百米长,就围绕茅盾故居,我看了以后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个保护投入是巨大的,但你依靠政府没那么多的钱。当时我这个公司是1300万股本金,当时也有人反对,说这1300万可以救多少下岗工人,投在乌镇是没出路的。我就觉得说你必须要闯出一条路子来,你看我当时我没有急着动,我就反复地走,周庄、同里、甪直,几乎开发的所有的古城我都去看过,而且我都自己买票,不喜欢人家陪,我更多的愿意做个游客,就一待两三天,我就看,比较出来两点:第一点我认为,中国所有的古镇当时开发现在还有不少,它没有更多的在产品模式、商业模式想清楚的时候再做。好多是老街修一修,我称之为叫老街加博物馆,就开始收门票。我可以这么说,乌镇在所有的古镇里面第一个修停车场的,在我们之前所有的古镇都没有停车场,我们修了,乌镇做每一步,另外的人就跟着。乌镇第一个建游客中心。你要做,你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政府做,做公共工程,我这儿修一下,我是一个开放式,第二个就做竞争性的产品,竞争性的产品,你做景区就是竞争性的产品,你必须有商业模式,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就觉得说,在中国,一块是就是所有的古镇都是搞到哪儿算哪儿,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清晰地思路,就体现在多头,这家也在经营,那家也在经营,乱哄哄的。有些都是镇里在搞,所以当时乌镇是唯一一个,我是代表市政府来的,这跟镇没关系。乌镇虽然起步晚,它必须有机制上的优势,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自己起草的一个文件,就是关于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政策16条,就是16条政策。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政府放权,进入市场行业。所以我说乌镇能够后来居上,我概括为一句,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操作。每一步我们都在实时地在变,按照这个步骤发展的,所以由此就拉开了我们市场化的进程。这个公司除了我一个是公务员,所有的人都是按照企业一样招聘,这个状况一直保持到2007年。

乌镇将从观光小镇和度假小镇过渡到文化小镇

凤凰网文化:媒体有个说法叫乌镇模式,中国的古镇非常多您这边实际上是有一些超前的理念,就比如说这个古镇不光要给人看,还要给人住,而且要求这个古镇没有机动车。就是包括我听说这些新房子,盖的后来的新房子,其实咱们古镇是搬迁出一些人口出去的,然后包括里面的各种设备,空调、宽带、抽水马桶全都装了。这个理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是不是完全您个人来主导的?

陈向宏:乌镇的古镇保护,它走完了步,现在正在走第三步。我们一开始有一个很清晰的路线图,就东栅,整个东栅街它是很典型的观光型的产品,两个多小时,一头进一头出,有很清晰的路线,两旁有很均衡的景点,没有住宿。因为没人知道乌镇,乌镇被评为历史文化名镇是保护开发了以后才评上的,就没人知道。我首先要使人家知道什么叫乌镇,有乌镇存在,所以我要聚人气,这是我的第一步。这种保护,我们称之为是跟中国的所有的古镇一样,叫风貌保护。中国我可以这么说,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古镇,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这种保护,特点是什么?表皮修复,我把外观整了,像老房子一样,然后里面是用两类做补充,一类是用一些老的宅子作为景点博物馆,还有一类是用消失了的,或者说已经消失正在消失的一些名琴名曲加以出来挖掘,加以表演性,成为景点。但是乌镇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跑在人家的前面,修东栅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管线埋在古镇里,成为全部第一家实施管线地埋的古镇。

丽江带队领导来向我们学习,周庄也是向我们学习,我们是第一个提出修旧如旧,用旧料来修复,紧接着我们大家都急转弯,都跟着用旧砖来修。我们第一个把作坊的概念引进古镇,但是同质化的现象就带来了,好多古筝都有,绍兴古筝也有。我们有一个酒作坊,现在每个古镇都有酒作坊,这也是最容易复制的东西。

这种保护的方式,我称之为浅表的保护方式。我们评判它两个标准,第一个,它对保护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第二个它对旅游行为,或者旅游景区的经营来说,有什么值得我们反思的。两个我觉得是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保护来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浅表的保护,从根本来说,老百姓居住的质量没有得到改善,或者说这些房子我们还是一个延续着历史建筑的简单的修复层次。

我记得很清楚,面临什么问题,我们刚到西栅开发,有4个抽水马桶,就当时有300多户人家,有4个抽水马桶。所以我第一条政策给老百姓开的是什么,我记得很清楚,我出台了一个政策,我们公司出钱,每家每户给你们做一个抽水马桶,把排污管道首先解决好。我记得当时一套机器是600块钱,这个抽水马桶是唐山货,这是市面上最便宜的。

我出台一个政策,让老百姓,你可以要我们这个,你认为我还要做高级一点,你加钱,但是这个给你。你说当时生活的质量是很低的,所以这几年富了以后,有几年一开始老百姓富了以后,就要装空调,就要屋顶上装太阳能,就嫌这个木板透风。所以我总觉得说从保护上,它存在很多问题,西栅也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老说这个是在探索,中国在文物保护上真的没有什么高招。

从理论上说,乌镇起来了以后,所有的一切都在,你们在仿效,我们当时提的一个目标叫,3年超西塘,5年赶周庄,确实给我们赶到了。但是不爱取这个方式,甚至连广告词都有时候会一样,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们想了一段广告词叫,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我觉得说我真的说是不能再跟他们一块玩了,就同质化太厉害了。

所以逼使着我考虑第二步怎么走,我记得是2003年,为什么是2003年?2003年把一期所有的贷款都还光了,就没有负债了,然后我再考虑就是西栅。西栅当时怎么做,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东栅这么模式,就简单地修复,也能过得去。第二种就是颠覆性,我们提出了两个论点,在旅游上我们要做古镇休闲度假目的地,在保护上我们提出的叫历史街区的再利用。

阮义山教授在2007年差不多做完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说乌镇确实在这方面走在前面。你说保护,很多到现在为止,禁止保护,我就很反对,老房子第一不要保护不神秘化,你修房子,我们从小在这个镇子上长大,修房子对以前来说是最简单的,修房子。哪有这么多的条条规规的,为了保护而保护。那么旅游目的地,他们都说,乌镇做什么旅游目的地,有啥资源。我总结一些,当时是无知无畏,就胆子大,就自己干,就自筹资金,自己规划,开始了四年的建设。这是我们最艰难的,原来这个项目,我们以为4个亿就拿得下来,光投入。我们都没有用政府拨款,都是靠企业贷的。我原来以为两年时间就差不多,结果一做做了4年,投资成倍地增长。最后12个亿,那真是要疯掉了。

当时做民宿,民宿是最受欢迎的现在。当时做民宿,我部下从来不质疑我,到后来都去说陈总你建这么多的房子有人来住吗?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一环不成立,任何都不成立,休闲度假,你必须在这个古镇里待下来,民宿就有市场。这一方面我们确实做了很大努力,所以我一直说乌镇,我特别自豪的地方就是,我们不说我们对与错,我们非常认真在探索,我们是至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地在探索。我们没有去做那些唧唧歪歪的事情。你看4年,我们没有做任何的,什么今天跟人家合作,明天跟人家合作,资本运作我都没做,我是所有西栅做完了以后,开始资本运作。因为我怕新资本的早日进来,就提早进了会干扰我们做事,所以说这是一个跳跃。

2004年乌镇是一个观光小镇,观光旅游小镇,现在是一个度假小镇,新世纪可能又是一个转折点,我们走到文化小镇。这三个的关系,我觉得说文化小镇已经跳出了旅游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它既跟旅游有关联,但是又跟旅游又是分开的,它是个更庞大的计划。如果说乌镇能够成为真正的文化小城,国际意义上的文化小城,它有内容,有概念,有环境,我相信它的辐射带动远远比光是旅游来得深远,来得广泛。反过来说,它也会给旅游带来很多新的空间。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陈向宏 乌镇 乌镇戏剧节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