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峰:非道弘人,人能弘道
道场建起来容易 但能不能有种精神在是关键
凤凰网文化:你为什么想在这里住?怎么选这个地理位置的?
张剑锋:开始还要从一个出家人说起。有一个法师,从我这儿过来想住山,我首先就想到这个地方,因为我来过以后很喜欢,等于是一片荒地。我就说带他来看一看,结果走到那一块石头上就找到感觉了,他就要在这儿建茅庵。后来中途呢,他又觉得自己没时间来,就比较淡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地方,所以就倡议。后来就慢慢大家来,一起来支持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慢慢地做起来了。
凤凰网文化:“终南草堂”,这个名字是你怎么给起的?
张剑锋:我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感觉,觉得草堂这种形式跟毛峰是一脉相承的。在古代,大家一般是文人雅士喜欢取草堂这么一个名字,当时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当然也有很多人以为这是草堂寺,跟草堂寺有关系,实际上没有任何关系。当时基本都是易经那种地方,也是跟茅庵一样,很简陋。草堂的这个意思呢,我觉得就正如字面一样,它很简陋,但是有一种精神所在,就是我个人概括为天地精神,要接天通地的。人在大自然里边,人与大自然是合一的。这种形式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尹喜在重安楼观那块,住草庐,我觉得那应该是比较早的一种形式。再到后来,王维的辋川也是这种草堂,包括杜甫的草堂等等,叫草堂的也挺多,但是近当代很少很少。
我个人是想把这个地方诠释出一种精神来,就是像我说的,通过行走来搜集编纂一些古籍方面的东西,就是以古人的包括今人的一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方面通过这种耕作,适合的耕作来修身养性。当然这个名字后来在一本书里边给找到了,就是唐朝有一部书,叫《唐代丛书》,其中有一位道士,写了一个叫终南草堂的一段话,界定了一下草堂的应该是山为基草为庐,应该怎样去修持、读什么经典,然后间接应该怎么做,要依水而建等等这些,倒还是跟我们这个挺贴切,所以这个名字古人就有了,我也不知道,后来才发现。
凤凰网文化:我看您那个书里,是序言还是第一章,叫《终南山上的月亮》,还是《月亮下的终南山》?
张剑锋:好像有这么一句话吧,因为终南山引申的意思就是月亮山的。所有古代的修行人都很关注月亮,月亮的盈亏啊,里边有很多寓意。昆仑山和这个终南山呢,也是重叠的一个名字,地理概念上也有重叠的。古昆仑也跟这个名字,跟这个月亮有着很深的渊源。当然这些具体的常识、知识点,我觉得是学者们的事情,我只是听到过这么一些东西。
凤凰网文化:我现在因为我们采访的都是西翠花村,你这都属于西翠花村吗?
张剑锋:实际上西翠花是这个村里的一个生产队,这村子叫新宽寺(音),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寺院,然后再解放以前一个道观叫竹缘寺(音),在下边这个角上,我在当地也做过一些调查。自古以来,在当地人的记忆里边,都是和尚道士。在唐朝的时候是道教道士多,在解放前也是道士。
凤凰网文化:因为我们只采了这周边的,而不知道其他峪口的情况,是不是其他峪口也这么热闹?还是就这一个峪口热闹?
张剑锋:这个地方有典型性。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
张剑锋:可能跟这一条山谷的地势有关,这一条山谷风景比较好,风光秀丽,山势奇险,然后植被挺好,水源也充沛。这种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居住的人也比较多。它一直以来这种佛啊道啊相对比较集中,聚居的比较集中,所以就有一种影响力,外界的人来了就容易找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它是比较包容的,有和尚、道士,有在家人,还有搞艺术的,很包容。其他地方没有这么集中,可能走半天的山路,碰到一两个人,很散。基本上这个地方显得热闹一点。
凤凰网文化:这面你们要建的一个大庙,我刚才听那个玉成(音)师傅他也说,要建十年才能建成,你怎么看这个庙的?
张剑锋:看从哪个角度来说吧。他建的这个寺庙呢,老百姓方便多了。虽然他们都搬到平原去了,但是他们还是喜欢这个地方,他们经常会回来,或者依托寺院搞点经营,那也是好事情。寺院不管大小,一直有人在修行,保持这种传统,我觉得就非常好。其实主要的是它的这个核心的价值,就像终南草堂。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人来分享这种山林文化,这种山水也没有用。道场相对来说建起来容易,但能不能有一种精神在,然后又没有能在这个地方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这个很关键的。所以其实道场不管大小,最重要的是看人。有一句话叫“非道弘人,人能弘道”,就是这句话,我觉得它是很好的诠释。
中国文化的真精神是知行合一 儒释道都在讲这个
凤凰网文化:您会经常介绍一些高僧或者是一些道士过来吗?
张剑锋:我会给他们推荐,我觉得这个地方,如果他们要上终南山,我就建议他们来这边先挂单,先住几天。我们这个参照了这种丛林规矩就是只要是出家人可以先挂单三天,吃住提供便利,如果想常住,就是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修行人,那可以再住一周或者半年或者一年或者永远住下去,都可以。在家人,如果就是我们这些社会上的人,如果对传统文化有一种精神的热爱,那也是可以的,无条件的。你可以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饭,砍砍柴。
凤凰网文化:您这边如果想来的人太多,能住的下吗?
张剑锋:目前能住几十个人,还没有住满过。就是一直断断续续有人来。
凤凰网文化:你会专门去寻找这些就是比较有德行的僧道,让他们来这边吗?
张剑锋:这个是我一个心愿。我是希望那些有传承的人,传承中国文化的一些人,特别是中国文化里边有一种真精神,知行合一,我们不管儒释道都在讲这个,就是做人的这种本分。这个有的东西说起来简单,但是确实我也在找,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遵守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这个社会上的一种道义,古人也经常说一句话叫“人心不古”,其实我们每一个时代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就是我们对道德的这种遵守,还有就是人如何能够通过修持自己对别人更有帮助、对社会更有意义。也在寻找这样的一些人,能够让每一个人都从他身上获得一些真正的精神。
凤凰网文化:也经常走一些没有路的地方?
张剑峰:经常走。特别是前几年比较集中去访道,就想走那样的路,好在每一次都能找到路。
凤凰网文化:你最开始做出版是吧?然后怎么会想进山来面搞这个?
张剑峰:直到现在我还在做出版,我的主业,其实每个人都要在社会中扮演一种角色,我们的角色主要还是做出版,传统文化的出版。开始是做一些这个包括女性刊物、文艺图书,策划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兰芳今(音)先生的著作,一下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又读到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才知道这种活着的文化,中国的这种山区文化、隐士文化在大山里面的存在,所以就背上包想集中去寻访一下,当然也很理想。现在我还依然是,我觉得有点理想主义。
凤凰网文化:包括您刚才说的那个,有一些路都没有路,就是这种探访的经历,大概持续几年?
张剑峰:大概有3年多。
凤凰网文化:就是一有空就探访?
张剑峰:对,基本上每周都进山,这么几天。
凤凰网文化:你一个人吗?
张剑峰:对。基本上都是。
凤凰网文化:有危险吗?
张剑峰:山上有没有什么危险的。
凤凰网文化:可是,你走的都是没有路的。
张剑峰:从小喜欢山,觉得山里面觉得比较自在。就没有什么障碍了。最大的障碍就是来自于自身,而不是自然环境。
凤凰网文化:就带上一点水就来了?
张剑峰:带一点干粮就行了。
凤凰网文化:可能存水是吗?
张剑峰:对呀,山里面到处都是水。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