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端午旧俗

2013年06月08日 14:22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制艾人】

艾人,六朝时就已经流行了,《荆楚岁时记》称五月五日,四民皆踏百草,进行斗百草的游戏。采艾做成人形,悬挂于门上,用以禳除毒气。“注”中释道:“宗测,字文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艾先生。’”宋代开封民间每逢端午,也都在门窗悬挂艾人。《东京梦华录》中载:“自五月一日至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薄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相迎宴赏。”

现在则是在端午悬挂艾草、或者将其缝缀于衣褂,或者放置床前,或者系在门户,几乎已经到了处处置艾的地步。

【独囊网蒜】

选取本来不分瓣的蒜,结网将蒜系起来作为装饰,称之为“独囊网蒜”,一般都挂在门上,或者挂在床头。江宁、湖州、苏州等地都十分盛行。大概是用以辟邪恶、解毒气。

蒜原本产于胡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方始得以将其传至中原。所以,蒜又叫做“葫”。因其气味类似于中土的小蒜,于是称作“大蒜”。

蒜的臭气强烈,在医药上,应用很广,能除秽通窍,消除痈肿,治疗关格(病名,小便不通与呕吐不止并见)以及肺结核。是镇咳祛痰利尿的良药,兼治一切不消化性的泻痢。另外除风邪,祛寒湿,下气暖中,破恶血,攻冷积,制腥臊鳞介各毒。因为蒜气味辛温,所以又能开胃健脾,消痞杀虫。我国各地皆有出产。

【系老虎头】

将线编成老虎形状,系在小孩子胸前,称之为“老虎头”。还有小孩子系的彩绣为虎形图案的红色裙栏,称之为“老虎肚兜”。虎为猛兽,人们以老虎作为体魄强健的标准,系老虎头,寓意孩子身体健康,茁壮成长,具有伏虎之力。吴曼云《江湘节物词小序》记载:“杭人午日制老虎头,系小儿襟带间,示服猛也。”

【制做绣囊】

制作的绣囊,或者线袋,都极小,类似于荷包的形状。其中盛放雄黄,称之为“雄黄荷包”。系在衣服上,可以辟邪秽,也称作“雄黄袋”。

【缠彩线】

古时将五月五日作为恶节(见《史记?孟尝君传》“文以五月五日生,父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因此,端午人们都用五彩丝线缠手臂,以辟凶器及鬼,据说可以不生瘟病(见汉应邵《风俗通》)。范晔在《后汉书》中还将其列入《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杂止恶气。”虽然所系之处不同,但是人们认为五彩丝线能辟恶的说法,则是一样的。

自从汉代以来,端午手臂缠五彩丝线这一习俗一直沿袭下来。后世还冠以各种名称。《荆楚岁时记》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注”中释道:“一名长生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各拟甚多。青赤白黑,以为四方,黄为中央,襞方缀于胸前,以示妇人蚕功也。”《西京杂记》载:“侍儿贾佩兰说在宫时,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另外《风俗通》又记载:“闺中于七夕,取无色彩绳系臂上,谓之五色长命缕。”可见汉时就已经有了“长命缕”的称呼,且不限于在五月五日用。

另一名称“百索”,《事物原始》引用《风土记》中的记载:“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今百索是也。”唐宋时,在东北崛起的辽族,也深受汉俗影响。《辽史?礼志》记载:“重午仪,至日,臣僚昧爽赴御帐,皇帝系长寿彩缕,升车坐,引北南臣僚合班,如丹墀之仪。所司各赐寿缕揖,臣僚跪受,再拜,引退。从驾至膳所,酒三行。若赐宴,临时听敕。”其中记述“岁时杂仪”,每逢“五月重五日,午時,采艾叶和绵著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以五彩丝为索缠臂,谓之‘合欢结’。又以彩丝宛转为人形簪之,谓之‘长命缕’。国语谓是日为‘讨赛咿唲’。‘讨’,五;‘赛咿唲’,月也。”

晋唐时期,民间将五彩线作为礼品相互赠送,并加上一些装饰品,以更加漂亮。晋陆翙《邺中记》称:“北方五月五日,自作饮食饷神,及作五缕五色新盘间相问遗。”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北方妇人,五月进长命缕婉转绳,皆结为人像带之。宋朝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也用百索作为端午的节令之物。明代北京人称之为“端午索”。《帝京景物略》称:“五月五日之午前,须各采系,垂金锡若钱者,若锁者,曰‘端午索’。”

大凡任何一种习俗风尚,其最初产生,都必定十分简单。此后因社会进化以及风土不同的关系,开始渐渐繁复,再加以种种附会,与原意就更加大相径庭。国内各地,端午节系长命缕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如北京附近的良乡,端午日用五色绒作为续命索,系手足和脖颈处,和汉朝时仅仅用五色丝线系臂相比,已经不同了。平谷一带则是儿童头、臂、胫足,都系彩缯,据说可以辟毒,称之为“百岁索”。冀州幼儿孩童在颈、腕处系百索,称“虫不蜇”。江宁人戴佩五色符线符牌。安徽怀宁妇女在臂上系五彩丝,称可辟兵疫。浙江的余杭、诸暨,小孩子于臂上系五色线,称之为“健线”。江苏雎宁称之为“续命线”。山西解州,儿童在脖颈系百索,称之为“屈原缚蛟龙”。福建福州此时无论老幼,都用五彩丝线系臂。以前相传三闾大夫告诉人们,五色丝是蛟龙最怕之物,又传说可以辟蛇,到了七夕才将丝线解下来扔掉。河南汲县,五月初一,小孩手足便系上五色彩线。山东惠明一带,则用彩线系儿童手臂,称“长命缕”。湖北武昌,小孩子系五色缕,据说可避病瘟。吴地风俗编结五色丝为索,系于小孩臂上,男左女右,分别系于手臂,称之为“长寿线”。古人有诗道:“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臂缠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旧俗 雄黄 菖蒲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