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节日 > 正文
文化浩劫伤痕累累:保卫文化路漫漫其修远

2011年03月27日 10:54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佚名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严重的现实窘境。西方率先实行资产阶级革命,对东方的武力侵略之下伴随着文化侵略;而中国为了救亡图存,学习西方从武器到制度到文化,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遥远和陌生。从内部看,传统文化也遭遇了三次浩劫:焚书坑儒、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不仅社会经济广泛交融,文化也在碰撞与磨合中越来越密不可分;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国家不断强盛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保留本国的文化特性显得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不仅社会经济广泛交融,文化也是在碰撞与磨合的过程中越来越密不可分;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国家不断强盛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保留本国的文化特性显得尤其重要。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有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构筑,文化根基厚重,文化独特性明显。

然而,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本国寻求自身发展的要求,或多或少的淡漠了或者主动抛弃了一些本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以其本身的内在精神而言,和我们如今所崇尚的西方精神并无二致,甚至更加精深博大。比如中国文化独特的“一本性”,中国文化以其固有的传承自炎黄伊始,至欧美列强侵略中国战争之发生,都生生不息的发展,而没有被外来的何种文化所吸收交融,反观西方文化却来自于希腊、罗马、希伯来等众多文化的融合(与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不同);又如中国儒家文化之天下一家思想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亦有互通之处……

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遇现实窘境。由于西方率先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经济文化遭遇前所未有之巨变,同时代表了这一时代的先进前进方向。同时期的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封建自守,固步自封,与先进的西方逐渐拉开较大的差距;而在西方的武力侵略之下伴随的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同样变得毫无抵抗力;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学习西方,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到建立“民主共和国”再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学习的方面从武器到制度到文化方方面面,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就变得越来越遥远和陌生。这是外来原因。

从本国内部看,中国传统文化遭遇了三次浩劫。首次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焚书坑儒”,当时只有《秦记》和博士官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可以保存,其余的各种书籍均在焚烧之列。“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是消灭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虽说“焚书坑儒”惨绝人寰,但出于统一思想和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其必要性。第二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时值中国遭受百年屈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遭受广泛质疑。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的新文化运动领袖展开了一场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当然,从徐复观等人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存在民主的因素的,然此处之民主则全是西方之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提倡科学,反对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科学。不可否认,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但新文化运动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全然割裂开来,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讲求文化“一本性”的国家来说是致命的。中国文化由此失去了根基,不得不求助于西方文化,于是无论思想价值抑或制度设计都不得不学习西方。中华民族由此抛弃了自己的文化沉淀,中华文化可以说已经濒于崩溃。最后是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国内外背景和个人因素,在此不加赘述,但可以明见的是,文化大革命将本已濒于崩溃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更黑暗的深渊里踹了狠狠的一脚。存在了几千年的炎帝陵、舜帝陵被毁,孔子的坟墓被铲平,及至于叶剑英题匾的岳飞“忠烈祠”被毁,不禁感叹文化大革命革命之“彻底”。文化大革命导致了国人信仰丧失与文化断层的严重后果。而这仅仅从宏观上的三次大浩劫来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抛弃传统文化的现象亦不少见。比如近年来对传统节日、对国学的漠视等。

那么,是否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真的就弊病百出不合时宜?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弊病就是其封建性。究其原因,还是崇洋媚外的思想;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封建社会时期主导的当然是封建思想,我们不能说西方国家在中世纪的思想就是自由民主科学的,原因乃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当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思想文化中的封建性自然得以消除,并反过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这是一良性循环,西方国家的发展史是这样,中国的亦然。在“五四运动”时,批判儒家思想是“吃人的礼教”,徐复观等人的观点认为“五四运动时代领导思想界的思想家,又多是一些只崇拜科学民主,在哲学上相信实用主义、唯物主义、自然主义的人,故其解释中国之学术文化,亦尽量从其缺宗教性方面看。而对中国之旧道德,则专从其化为形式的礼教风俗方面看,而要加以打倒。”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礼教只是一种宗教性的约束,和西方国家的宗教约束其实是一样的。台湾的柏杨先生有一个著名的“酱缸文化”理论,褒贬不一。按照柏杨先生的解释:“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的混沌社会也。也就是一个被奴才统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长期靳丧,是人类特有的灵性僵化和泯灭的混沌社会。”自认为柏杨先生其实是把人类的共性价值和中华民族的个人的人生价值嫁接在了整个中华民族身上。比如柏杨先生总结出来的中国文化中的酱气,包括阉割(然希腊人首先发现了宦官的效用并广泛使用)、缺乏女权(英国人长期认为妓女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对象,同时期的中国却对妓女同样保护)、心胸狭窄(两次世界大战包括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都是所谓心胸宽广的西方人干的)……可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种种所谓的弊病都是可以找到解释的。从现实而言,以日本和韩国的发展为例,两个国家同属于中华文化圈,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摒弃中华传统文化,反而随着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表现出愈加重视的态度。从韩国近年来的“端午申遗”、“针灸韩国发明”等一系列行为可见(虽然其剽窃文化的行径的确令人反感)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理论的优越性,从日韩发展经验看,同样有现实的优越性。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总要有其总括指导的文化思想。外来的文化,纵然一时能够给社会经济发展予以帮助,但由于其扎根的本土不同,适用条件不同,总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孙中山先生基于国外民主自由之思想以及民主建国之经验,建立中华民国,但由于我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以及封建势力的强大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学习苏俄经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要根据本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可见一切舶来的东西也要基于本土的思想文化基础方能够发展壮大,割裂自身与传统的联系是大错特错的。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无论是党和国家,或者是普通百姓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不断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探寻业已丢失的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孔子学院的广泛设立,就说明对过去被认为代表“吃人的礼教”的孔子或儒家思想的重新重视;这不仅是输出汉文化的,提高汉文化在世界上的重要性的一种手段,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我们重新肯定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找回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根基。对于老外来说,孔子学院的设立只不过使他们学习汉文化多了一种有效便捷的途径而已,但对于国人来说,孔子学院的设立却表明我们重新拥有了久已失去的文化自信。当然这种自信显然只是初级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奥运吉祥物的选择中,因为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为了照顾西方人的感情,居然把最能代表中国的龙踢出局,不敢承认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要想获得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之后的发展中不仅仅是把传统文化掏出来摆着让人看,还要基于这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发展出新时代的并能造福于全人类的东西来。一种优秀的文化,从来不是只局限于有利本民族的。

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如何探寻消失了的传统文化以及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围之中将之发展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相信也只有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做出艰苦的努力,才能使中国的民族文化重新傲居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将需要一个长远的过程。

请本文作者与本栏目联系。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清明节 中国 传统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