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周有光:从经济学家到“新启蒙者”

2013年01月30日 19:1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弘

【理解周有光】

周有光先生的公共价值

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新启蒙队伍中最年长者,108虚岁的周有光深受各方爱戴。从50岁以前的金融学家和经济学教授,到其后的“汉语拼音之父”和语言文字学家,再到新时期的新启蒙者,周有光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变迁。与那些埋首专业,不问世事的专业知识分子不同,他始终以开阔宏大的视野放眼世界,思考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卓有成就的学者们从他这里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力量;中青年后辈从他这里汲取了营养,辨清了方向。

对于众多的读者而言,周有光的公共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尽管这是一个难以一言道尽的问题,但是,有四个方面极其明显:

其一,坚持启蒙,承续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科学和民主。周有光生于1906年(清光绪32年),深受五四运动影响,在他看来,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一个高潮。“五四”提出的口号“民主”“科学”完全正确,“五四”时的文章没有整个否定传统,对儒学也没有完全否定。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周有光自觉继承了胡适、陈独秀等人衣钵,以新启蒙自觉觉人。著名诗人邵燕祥曾说:“我作为一个长时期在主流话语体系当中一直沉睡不醒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接触到周老和其他学者的文章,这些启蒙的基本观点,让我一步一步觉悟过来。我还有很多思想和灵魂的角落没有被启蒙之光照射到,但是我愿意继续接受启蒙,同时也尽力把我的一些认识写出来。”学者高全喜认为:“虽然周有光先生是从五四运动走过来的,但他的身上有很大的古典性,他所倡导的启蒙价值和传统的价值,和一个人基本的人性和人情没有截然的对立,从启蒙的类型来说更符合苏格兰启蒙思想这一脉而不是法国大革命式的。”

其二,世界公民的开放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早在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时,周有光就提出中国人要“走进世界,做一个21世纪的公民”“认真学习地球村的交通规则”,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跟着全球化时代的科学和民主前进”。他还说,入世,“就是成为世界公民”,自己立志要当地球村的新村民。当“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之说兴起之时,周有光明确反对,他认为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儒学和印度佛教及其他因素的混合物,西方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今进入了中国文化且与之不可分割,现代文化是全世界人民“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任何人、任何国家都可以参加进去,做出创造,共同利用。周有光的论点一出,震动学界,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周有光曾提出“看世界”的眼光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极具警醒作用:“要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要从中国来看世界。”

其三,说真话,做真人,一生追求真理。作为一个“两头真”的学者,周有光先生坚持讲真话、做真人、求真理。2010年出版了讲真话的文集《朝闻道集》,直接取义于“朝闻道,夕死可矣”。某著名学者曾说自己“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在周有光看来,“真话不全说”也不应该。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何方在与周先生交往时谈到,在必要的时候含糊一下。但周有光说,不能含糊,不要和稀泥,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何方说这一点确实值得自己学习。

其四,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有一句外国谚语,将老人比作图书馆,周有光这个“图书馆”,就是在日积月累的自学中形成的。从50岁改行,致力于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工作,到85岁回到家中以后致力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并在百岁以后出书数种,他从未停止学习。作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者,周有光的一大特点是与时俱进,亲友们誉之为“新潮老人”。著名学者资中筠回忆,自己前年去拜见周有光先生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轻人知道的新八卦,他全知道,当时正在流传着一些网上的事,他很有兴趣。著名诗人屠岸先生也说过,自己在国外的见闻,周先生全都知道。

在当下的中国知识界,除周有光外,还有何方、江平、资中筠等一批无论从学识和人品风范都让人敬佩的老人。他们所身上所散发的热量与光芒,让后学者充满力量。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周有光 新启蒙 启蒙价值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