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2013年01月30日 14:57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陈良飞

原标题:“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周有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掉了。”

一、念念不忘的大学生活

1906年出生的周有光一共读过两个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周有光讲过一个大学报名时候的笑话。1923年,他考上了圣约翰大学,报名时要照片,周有光的同学关照他:“你最好拍一张西装照片。”当时在常州读高中的周有光不穿西装,土得很,也不知道西装怎么穿的。到当地照相馆去拍照,照相馆有西装准备拍照用的,照相馆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样打领带、领结。结果闹了一个笑话:他给周有光戴了一个领带,再戴一个领结。照片寄到上海,周有光的同学大笑,赶快寄回来,要求重拍。

在圣约翰的大学生活给周有光留下了愉快的印象,以致他晚年回忆时还念念不忘。

周有光回忆,圣约翰大学的专业跟今天不同,现在进大学就要分专业,圣约翰是外国规矩,大学一年级不分专业,都是基础课。专业分得粗得不得了,现在是根据苏联的办法,专得不得了。圣约翰大学本部只分文科、理科,医科在另外一个地方,大学一年级不分文理,二年级才分文理。周有光还记得,他一年级时学基础课,三面墙上都是黑板,黑板可以拉上拉下的,好多学生可以在上面做题目,数学的水平比较高。

“可以说,大学里所有的工科都很有意义,是英美的做法。比如大学里有一本小书,客人来了可以看,这本小书讲:我们这个大学不是培养专家的,是培养完美人格,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成为专家。”周有光回忆,“一到圣约翰大学,每一课都有课外阅读材料,常常要看百科全书。学会了自学,学会了独立思考。那时候鼓励学生自学,上课的时间并不多。有的时候,老师的几句话,会给学生一生影响很大。”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在给周有光108岁生日祝寿的祝词中感叹,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知识人,从体制内服从型转变为独立、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从经济学、金融学教授变成文字学、文化学的著名学者,“这一切的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这是厚基础、宽口径通识教育成功的表现,这一切难道不应当引起我国教育界深刻的反思么?不改革实用主义的狭窄专业化的教育模式,中国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吗?”

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也认为,那时候接受大学教育的学者们观点先进得多,思想也开放得多,反污染的能力强,周有光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位。

当时周有光的数学很好,一个外国数学老师就劝他学理科,可是他的同学都跟他讲:“你不要学理科,要学文科。”理由是圣约翰大学有名的是文科,不是理科,到了圣约翰大学不读有名的文科,而读理科,吃亏了。于是周有光就学了文科,偏重经济学方面。

世事难料,周有光在圣约翰大学只读了两年,就遇到了“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在全国闹得非常厉害,上海是中心,学生都罢课,要出去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学生也要去游行,校方就跟学生发生了矛盾,校长说:“你们在校内开会都可以,不要出去。”学生一定要出去,为这个事情就闹翻了。

圣约翰大学的老师中一大半是外国来的,一小半是中国来的,中国老师和学生就排了队,拿了铺盖离开学校。当时社会各界支持这些师生,创办了光华大学,周有光也就在光华大学读了两年大学,最后在光华大学毕业。 “光华大学实际上还是按照圣约翰的方法来办学,当时教育部没有命令大学要这样搞、那样搞。”周有光晚年回忆道。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周有光 1933年 上午茶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