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有可奉告》精选:两三千年的文化摇篮不存在了

2013年07月24日 17:44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陈丹青

解决文化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史

都在说国学热,国学要热就热,可以“养”很多官员嘛。就像钱文忠说中国国学基础很差,开那么多孔子学院,他想不通老师从哪儿来。想得太天真,一成立孔子学院,院长、副院长不就都有饭吃了?!中国最要紧就是混饭吃,大家都有口饭吃,管它什么文化。

人太多,该利用的都利用过了,忽然想起来把文化忘了,干脆来弄文化,这也是一种文化,机会主义文化。活着一天是一天,逮着一件事是一件事,中国人是不讲原则的。这是中国人最不好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最好的地方。

中国人没有西方那样的信仰,但有自己的信仰--活下去最要紧,这是很伟大的信仰。什么东西有用咱们就用,没用就打倒它,如果翻翻历史发现有用,又会再拿出来,中国人不讲原则,不像欧洲人按照一个哲学系统、思想系统来处理国家的事和私人的事,照胡兰成的说法叫“无故一本正经”,永远在问“我们从哪儿来,我是谁,我们往哪儿去,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中国人不管这些,一会儿很怂,一会儿很猖狂,但是他总能过自己那关。比如刘震云的《温故1942》,写河南大灾荒时,人们卖国求荣也要活下去。

我觉得解决文化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史,远的读不懂算了,近代史多读。虽然近代史以前被掩盖了很多,但现在慢慢在拼凑、还原,很多史书已经出来了,像张鸣写辛亥革命的书,《辛亥:摇晃的中国》,里头还是有很多实情的,你们自己去判断这一百年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很有文化。

中国用六十年毁掉五千年文化

我之前说过,“人口流动已经让上海的气质改变了”。不仅上海改变了,到处都是一样。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1949年到1979年,就是我们这些城市人都给送到农村去做农民,“城市乡村化”很成功地做到了,我做了八年的农民;1979年到现在,“乡村城市化”,农村人往城里跑,变得城不城、乡不乡,没有像先进国家那样的大都市,也没有先进国家那样纯粹的农村区域,就这样混在一起过。

那个时候农村被改变得很厉害,农村地主被枪毙掉或者管制起来,地主的孩子都找不到老婆。农村破坏是从“土改”就开始,“镇压反革命”断了一段时间,后来是人民公社弄不下去,国家经济面临崩溃。接下来是改革开放,农村慢慢富裕,现在又开始盘剥农村、占用土地,农村跟官方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就这样,农村被掏空,完全被掏空了。现在的农村根本不是农村,只是暂时还没有变成城市的一片区域,有人在那活着,那也不叫农民。

“文革”破坏和现在经济开发,对文化破坏都很严重,没钱的破坏是一种严重,有钱的破坏也是一种严重。山西平遥的城墙之所以保护下来,是因为没有钱拆城墙,结果留下一道城墙,当时全国的城墙基本全拆了。比如北京,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城市环境比现在有意思多了,那真是一座古城,现在哪叫什么古城啊?也不是现代都市也不是古城,隔开几块地方,有个紫禁城,其他地方全是高速公路、大楼--很奇怪的城市。

有一种印象是中国人对于故乡、对于传统会有一种强烈的怀恋和追溯欲,像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兴起了“寻根文学”;而另一方面,又把传统破坏得相当厉害,比如“文革”或者拆迁,有这种矛盾。说怀念是以前,现在已经不在乎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你去问问民工,民工还在乎什么家乡?哪儿能打工就行。现在家乡概念慢慢淡薄,拆迁拆得很多家乡都消逝了。中国人最伟大就在这里,寻什么根啊?活下去最要紧。

这就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另一面,我从胡兰成和一些零碎的文人书中读到,中国人很大气,毁了就毁了,摔了就摔了,忘了就忘了,他承受得起。中国人永远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排斥新鲜事物,看看麦当劳和星巴克的生意,经常比中国人自己开的餐馆要好。这可能跟中原人长期跟异族共处有关系,唐、元、清,中原人跟异族文明相处时又跟其他民族不一样,会付出很大代价,会死很多人,但是高高兴兴继续吃继续喝,活着就好,保国保种就好。

[责任编辑:曹悦] 标签:陈丹青 有可奉告 文革 国学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