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 王道深度 > 正文

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2011年04月18日 15:51
来源:凤凰网文化综合 作者:光中的哲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孟子主张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土地、赋税等各项经济制度,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这正是王道的起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鱼网放入大塘去捕捞,鱼鳖就会多得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多得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会让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送死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啊。孟子主张实行井田制,认为实施仁政一定要从“正经界”开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滕文公上》)。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划分田界不公正,井田(的面积)就会分得不均匀,作为俸禄的田租就收得不公平了,因此暴君污吏必定要搞乱田地的界限。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孟子的井田制与西周初年实行的井田制已大不相同,明显带有理想化的成分在内。他所设计的井田制是以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制度,其目的就在于将老百姓牢牢固化于土地之上。“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孟子·滕文公上》)。卿以下(的官吏)一定要有可供解决祭祀费用的五十亩田,家里还有剩余劳力的,另给二十五亩。(百姓)丧葬迁居都不离乡。乡里土地在同一井田的各家,出入相互结伴,守卫防盗相互帮助,有病相互照顾,那么百姓之间就亲近和睦。一里见方的土地定为一方井田,每一井田九百亩地,中间一块是公田。八家都有一百亩私田,(首先要)共同耕作公田;公田农事完毕,才敢忙私田上的农活,这就是使君子和农夫有所区别的办法。

孟子对夏商周的税制进行了比较,主张实行名为“助法”的赋税制度。“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滕文公上》)。夏朝每五十亩地,赋税采用“贡”法;商朝每七十亩地,赋税采用“助”法;周朝每一百亩地,赋税采用“彻”法。其实都是抽取十分之一税率的地租。“彻”是“通”的意思,“助”是“借”的意思。龙子说:“管理土地的税法,没有比助法更好的,没有比贡法更差的。”贡法是比较若干年的收成,取平均数作为常数,按常数收税。丰年,粮食多得狼藉满地,多征些粮不算暴虐,(相对说来)贡法却征收得少;荒年,即使把落在田里的粮粒扫起来凑数,也不够交税的,而贡法却非要足数征收。(国君)作为百姓的父母,却使百姓一年到头劳累不堪,结果还不能养活父母,还得靠借贷来补足赋税,使得老人孩子四处流亡,死在沟壑,(这样的国君)哪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按照儒家的基本教义去做,其核心正是家族历史主义意识。“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道路就在眼前,却向远处去寻找;事情本来容易,却去找难的去做。只要人人爱父母、敬长辈,天下就会太平。《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了一则孟子如何教人推行孝的观念来治国的故事,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宗教行为,其本质是以儒家的基本教义来强化对人民的精神控制。滕定公去世后,太子派人请教孟子如何办理丧事,孟子说,父母在世,以礼侍奉;死了,以礼安葬,以礼祭祀,这样就可以称得上孝了。守孝三年,穿缝边的粗麻布丧服、喝粥,从天子到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太子决定实行守孝三年的丧礼,但宗室百官都不愿意,太子再次派人请教孟子。孟子说:“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孔子说:“国君死了,(太子)把政事托付给冢宰处理,喝粥,面色暗黑,走到孝子的位置上就哀哭,(这样),大小官员没有敢不哀伤的,(因为太子)给他们带了头。’在上位的人爱好什么,下面的人必定对此更加爱好。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会随之倒伏。这件事就在于太子了。”于是,太子五个月都住在丧庐里,没有发布过政令诫示。百官和同族的人都赞同,认为太子知礼。到了安葬那天,各地的人都来观看葬礼。太子面容悲戚,哭声哀伤,使吊丧的人非常满意。

国家大小与王霸思想是孟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处战国乱世,孟子认为,要使天下安定,就必须统一天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统一天下呢?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不嗜好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孟子虽然也强调国家的大一统,但他的王霸思想是建立仁义之道基础之上的,即以仁德统一天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通过安定和爱抚百姓来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挡了。“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凭借武力假托仁义之名可以称霸的人,称霸就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凭借道德施行仁义而称王的人,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称王天下,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土地而称王天下。靠武力使人服从,别人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以(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的,别人感到内心快乐,因而是真心的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

孟子反对以不义的方式获得霸权。他认为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称王天下,汤、武是亲身实践仁义称王天下,而五霸则是假借仁义称王天下。“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五霸是假借仁义之名的,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又哪能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拥有仁义了呢?

“春秋无义战”。孟子认为,战国时代的乱世,正是这种偏斜的“仁义”所导致的,五霸之类的以武力强人服已者是乱之源头。“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孟子·告子下》)。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在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在的大夫又是现在诸侯的罪人。天子到诸侯那里去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天子巡狩),春天视察耕种情况,补助(种子、劳力)不足的农户;秋天视察收获情况,救济缺粮农户。进入某个诸侯国,(那里)土地开垦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赡养,贤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给予土地奖赏。进入某个诸侯国,(如果那里)土地荒芜,遗弃老人,排斥贤人,贪官污吏在位,那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就派军队去。所以,天子(对于有罪的诸侯,只是)发布命令声讨他的罪行,而不(亲自)征伐;诸侯(是奉天子之命去)征伐而不声讨。五霸却是胁迫诸侯去讨伐别的诸侯,(破坏了三王规矩),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孟子 理想国 王道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