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志愿者文化成果网络展文字类之散文(短篇)

2013年11月22日 16:11
来源:凤凰网文化

为了不孤独

--写在赴服务地前

死亡是永恒的孤独,活着但无法彼此理解和被理解却是最深刻的孤独。我知道有人注视着我的步伐,这世界就并非孤独。--题记

接连下了半月的雨,空气潮湿得可以拧出水来,一张嘴,吐出来的词句仿佛也带着湿漉漉的水汽,浸得人懒散散的,意志也萧疏下来。母亲在沙发上给我缝大衣扣子,灯光在她的发上轻巧划过,镶了一道金边。这情景使我想起幼时念的唐诗。当时年幼,摇头诵读也不能体味一针一线的深情,然而今日,脑海里乍现的诗句缠着连绵的雨丝长久而结实地织成了细密的网,捂得人喘不过气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声音似乎有魔力,缓缓地、一遍又一遍地响着,丝丝缕缕地钻进耳朵里、血液里、心脏里。又蓦地想起那一日正看着电视,忽的听到母亲的声音:“你走那天我去送你”,尚来不及惊讶,又听她说道,“送你到济南”。这真是天大的荣幸!要知道我读大学那年,她也不过是把我送到村口的公交站牌而已。

恼人的雨还在下,落在美人蕉蓓蕾的尖端上,在花瓣的边缘颤抖着胀大,在黑夜中闪着晶莹的白光,最终又簌簌地散落,划出一圈一圈的波纹,岑寂无声。这不过是千万次离别中最普通的一次,然而我们都深知它的不普通--距离终究成了问题。母亲依旧安然地坐着,在明亮而朦胧的灯光中一丝不苟地给我缝着扣子。这时节,若再出现一根白发,我便要在这深情面前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我受不起这深情。

我深知我的冷血、鄙陋、狭隘,远大的人生抱负从来不是我选择西部的理由,是以我缺少了说服母亲的最佳借口--其实不消我费心找各种借口,母亲的目光跟随了我二十几年,我所想的,她又怎会不懂。

少年时代因三毛而层层萌生的对沙漠的向往,深深感动于古代诗词中西部辽阔大地苍凉旷远的情怀,它的质朴、它的包容、它的坚韧、它千百万年来不曾消退的火一样的热情,哪一个对我来说都是致命的吸引。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使我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我终于能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怎样的气质、格调、风貌和情怀,第一次深入地思考那些学过的理论、现实中教育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所需要的努力。我庆幸这些发生在我真真切切地了解学习与知识的重要性之后,因此我发自内心地去教、去讲、去思考,而不仅仅为了我的温饱和责任。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因各种原因,很多孩子不能享受良好的教学条件,很多孩子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却因种种陋习而站到学习和知识的对立面,在西部,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加恶劣。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我愿意尽我所能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做一点事。

因此沉浸在自我厌弃中不可自拔的我,需要这一场西部冒险,放逐自己,放空自己,享受这场魂牵梦萦的旅行,寻找那个温暖的灵魂。我愿意、我希冀、我渴望能在这一场冒险中荡涤和充实自己,在无遮无拦的日光里用我微不足道的力量做我力所能及的事,用一次次单薄而短暂的体验去丰富漫长的人生。我不愿躲在人生的躯壳里做那个萎缩的灵魂,我愿我就是我的人生,艰苦或者浪漫,值得或者不值,我都要亲自体验,我要它变得丰盈、饱满而有意义。

母亲说,我们这代人有了太多自己的想法,太自私,太会为自己着想。父亲说,我们嫁给了理想,但理想往往只是泡影。他们洞悉这颗年轻的心脏,了解年轻时的不顾一切未必是件好事,即使如此,他们仍然选择尊重,心存不舍却鼓励他们的女儿去飞翔去体验。我孤身一人来到这里,然而却在志愿者大家庭的洪流中结实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同我一样,怀揣着年轻的梦想,带着无尽的活力和热情,在西部结为一家,共同前进。

没有人知道未来怎么样,也许有很多挫折,也许没有那么崇高,也许还未成行便要另择它路,也许在现实面前理想终成泡影,然而它不会消失--那些年轻日子里的所向披靡的勇气和豪情始终都在那里,对任何人来说都一直在那里。它们或许会因为人们的天真幼稚而被社会的车轮碾碎但永远不会消亡。它会活在人们执着的信念里,活在人们前仆后继的过往里,活在时代不断前进的波涛里。尽管看不清前程,却一直知道有路出云端伸向遥远更远,无论何时何地,孤独、疲惫、迷茫、挫败,却不能放弃希望。

那么,《为了不孤独》结束了,为了不孤独才刚刚开始。

2013阿图什市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荆梦婷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志愿者 西藏 社联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