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山东省:志愿者服务文化成果网络展典型人物

2013年11月26日 15:28
来源:凤凰网文化

徐向彦,男,汉族,1979年出生,工作单位山东省交通医院,1998年5月参加山东团省委要组织的抗震救灾志愿者医疗服务队,服务地点,四川德阳绵竹市。

个人闪光点及突出事迹:

18日上午11点,正在绵竹市救助医疗中心分诊处工作的徐向彦接到一项紧急任务,急需一名有经验的医生护送两位在地震中脑部受伤的伤员到乐山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徐向彦立刻动身出发。他检查了脑部受伤两位伤员的伤情,为了预防在运送途中出现意外,他及时为伤员注射了甘露醇以缓解脑颅内的压力升高。当他们刚刚行驶出绵竹市的时候,遇到了去往乐山的三辆救护车,车上没有医护人员,四个重伤员安全难以保证。徐向彦立刻护送四辆车、七个需要转院的重伤员到乐山。一路上,他时刻关注伤员的病情变化,不时停车检查其他病人的情况。路上徐向彦同志主动把自己带的饼干和水送给了他们。下午3点多,他们终于安全护送七个重伤员安全到达了乐山市中心医院。此时乐山市中心医院已经满员了。徐向彦马上与绵竹市医疗救助中心紧急联系,他们得知只有夹江市人民医院还有部分空床位。顾不上吃饭,徐向彦带着四辆救护车直奔夹江市人民医院,直到把七名重伤员送进手术室。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绵竹已是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接诊处,并成为了那里的主力军。经常二十多辆车载着伤员同时赶到接诊处,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挨个检查伤员,处理危重病人。5月22日,他到绵竹市齐福镇下属的村里巡诊送药到乡间地头,一天就接诊了近200名病人,下午回到营地,顾不上疲劳,坚持到接诊处继续接诊转运伤员,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夜里2点多了。

灾区有一个叫郑涛的小朋友,他奶奶和母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郑涛情绪非常低落,大家都想尽可能的帮助他。5月25日徐向彦将伤员转运到成都后,徐向彦到商店给郑涛买了两个玩具,尽管不是多贵重,但他希望这样能分散小郑涛的注意力,把他从失去亲人的哀痛中走出来。小郑涛拿着玩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心情也渐渐好多了。

在这12天里,他共接诊伤病员384人次,年龄最大100岁,最小6个月,单日接诊最多178人次,共出车22次,37车次,转运伤员63人次,单次行程最长800余公里,最晚回到营地是凌晨2点20分。

徐向彦同志在赴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始终冲锋在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经临时党小组讨论推荐,医院党委批准,他在火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梦寐的理想。在抗震救灾的这段时间里,徐向彦充分发扬了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工作积极主动,诊断迅速准确,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奔波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坚守在这条生命的绿色通道上。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志愿者 山东省 手语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